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努力创新教法,通过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终生受益。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效果 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5-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据语文学习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创造性学习,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呢?
一、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会逐渐地认识到: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练习,将书本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同时,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直到终生受之。”学生的行为习惯,其中有读书的习惯,看课外书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练字的习惯等等;学习生活有规律的习惯,习惯于完成各项任务习惯,并且还能提前做准备。这样,学生在规律中学习,在习惯中学习,学生自然就不会感觉学习是辛苦的事,而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语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进行课前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带有思考性的预习,可以使其对新授的内容留有印象,而不会出现不知教师所云的混沌现象。如果预习成为学生一种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地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与整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发现与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确立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认识到预习课文是初中生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而为学习语文做好课前准备。那么,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分两步:一是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有关注解,排除一些字、词、句的障碍,简要整理课文层次,初步熟悉课文内容;二是细读课文,揣摩关键语句,并进一步品味课文主题及其特色,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大部分的知识、信息和方法是通过课堂传递的,学生在校直接或间接的学习收获大部分来自课堂。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对教材文章段落和整篇课文语义的分析能力,通过为学生分析文章的过程,培养其逻辑性和概括能力。并注重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作业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改写文章段落、续写课文等方式,引导其主动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分析文章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提高其语言总结、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课堂,认真听讲、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有序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问题,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使课堂教学发挥巨大的作用。
3.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老师在训练学生语文作业时,必须要求他们仔细读题,谨慎做题,讲究格式的美观大方。值得强调的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对所学新知进行及时巩固。每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堂笔记、作业要点以及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全面掌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加强督促,使之成为习惯
三、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的训练
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老师多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在这一环节中,要着重落实四个字:听、说、读、写。
听,课堂上既要专心听老师讲解的要领,又要听同学的提问和讨论,课后要能较完整回顾。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在恰当的时候机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检测、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力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语句简洁得体,有理有据有中心。与人交际,不但要会听话,更重要的是要会说话。语文老师要有计划的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充分展示;读,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朗读技巧,发音正确清楚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朗读速度的快慢要合适,从文章内容上的要求来看,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要读得慢一些;写,主要训练学生养成写作习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勤于练笔,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表达方式和结构上的写作技巧。
四、扩大知识面,正确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学习、广泛积累的过程。扩大知识面,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应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挑选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艺术性较高、切合自身需要的书刊进行阅读。其次,就书中的内容也要指导学生有所选择:精彩的章节要精读,细细品味;一般的章节就速读,了解大概就可以。其三,要大力提倡学生勤作读书笔记,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完以后,要有所摘录、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才能達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努力创新教法,通过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终生受益。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效果 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5-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据语文学习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创造性学习,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呢?
一、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会逐渐地认识到: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练习,将书本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同时,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直到终生受之。”学生的行为习惯,其中有读书的习惯,看课外书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练字的习惯等等;学习生活有规律的习惯,习惯于完成各项任务习惯,并且还能提前做准备。这样,学生在规律中学习,在习惯中学习,学生自然就不会感觉学习是辛苦的事,而是理所当然的事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语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进行课前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带有思考性的预习,可以使其对新授的内容留有印象,而不会出现不知教师所云的混沌现象。如果预习成为学生一种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地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与整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发现与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确立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认识到预习课文是初中生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而为学习语文做好课前准备。那么,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分两步:一是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有关注解,排除一些字、词、句的障碍,简要整理课文层次,初步熟悉课文内容;二是细读课文,揣摩关键语句,并进一步品味课文主题及其特色,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依然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大部分的知识、信息和方法是通过课堂传递的,学生在校直接或间接的学习收获大部分来自课堂。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对教材文章段落和整篇课文语义的分析能力,通过为学生分析文章的过程,培养其逻辑性和概括能力。并注重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作业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改写文章段落、续写课文等方式,引导其主动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分析文章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提高其语言总结、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课堂,认真听讲、笔记,积极开动脑筋,有序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问题,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使课堂教学发挥巨大的作用。
3.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掌握所学的内容
老师在训练学生语文作业时,必须要求他们仔细读题,谨慎做题,讲究格式的美观大方。值得强调的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对所学新知进行及时巩固。每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堂笔记、作业要点以及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全面掌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加强督促,使之成为习惯
三、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的训练
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老师多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在这一环节中,要着重落实四个字:听、说、读、写。
听,课堂上既要专心听老师讲解的要领,又要听同学的提问和讨论,课后要能较完整回顾。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在恰当的时候机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检测、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力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语句简洁得体,有理有据有中心。与人交际,不但要会听话,更重要的是要会说话。语文老师要有计划的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充分展示;读,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朗读技巧,发音正确清楚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朗读速度的快慢要合适,从文章内容上的要求来看,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要读得慢一些;写,主要训练学生养成写作习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勤于练笔,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表达方式和结构上的写作技巧。
四、扩大知识面,正确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学习、广泛积累的过程。扩大知识面,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应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挑选思想内容健康向上、艺术性较高、切合自身需要的书刊进行阅读。其次,就书中的内容也要指导学生有所选择:精彩的章节要精读,细细品味;一般的章节就速读,了解大概就可以。其三,要大力提倡学生勤作读书笔记,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完以后,要有所摘录、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才能達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努力创新教法,通过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提高能力,终生受益。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