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根本目的。艺术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是艺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如何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身在前沿的艺术教师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形式多样;作品展示;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条件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审美教育培育匮乏等问题。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展示环节的正确认识,认为展示就是看看,说说,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唤起、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美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教育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课件可以把绘画作品中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中更真切地感受到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情境的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的情景。比如在欣赏俄罗斯画家希施金《松林的早晨》,作品中是四只黑熊在松林里觅食的画面,三只熊都在翻树干下的蚂蚁,其中一只熊站在倒下的树丫上眺望雾气朦胧的松林深处。它看到了什么?或者是听到了什么?给人无限的遐想。但仅凭学生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实难有好效果。此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在这幅画面中插入声音,如:流水声,鸟叫声……在这些声音的引领下,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纷纷抢着发言:“它听到了远处瀑布的流水声,它想去玩水。”“它听到松林深处百鸟齐鸣,它也想去参加音乐会”“它看到了松林深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它被陶醉了”“它听到了远处猎人的枪声”……在诗情绽放画意流动的教学情景中,学生想象之门被打开,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把听到看到的早晨告诉他人。在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氛围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画面表达的意境,从而更直接地感受绘画作品的内在美、情景美,感受得多了,看的多了,鉴赏美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借助名画,引导学生感受美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画面的律动,给人以震撼、感动、思考,使人们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欣赏名家的绘画总是给人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美妙的色彩,生动的造型,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使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那么如何把学生引入这种“美”的境界呢?“美画”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讲述也很重要。学生们可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绘画作品的美,体验绘画作品美的内涵。因此教师与绘画作品相衬的语态、语调、语气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于绘画作品美的感受。例如,在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时,随着轻松的音乐,我这样问道:“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齐白石老人和我们玩捉迷藏呢?他把什么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吗?”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轻松、欢快的旋律声中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在老师的“美语”的引导下,学生们理解了画里蕴含的意义,被名家的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创作手法所折服。学生们被“美”所感染了,所以就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的讲述进入《蛙声十里出山泉》所描写的美妙意境中,在内心形成了一道和谐的风景,从而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结合音乐,引导学生鉴赏美
  在绘画欣赏中,利用音乐情感的直觉性,渲染绘画作品的情境,使绘画作品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意,叩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绘画情感的体验、共鸣更加深刻、强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因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选择与艺术作品相通的乐曲,把音乐与艺术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旋律创设美妙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耳听心动,更容易进入绘画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例如在欣赏杜健绘画作品《黄河激流》中,活动一开始,以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引入主题,欢快的乐曲可以迅速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进而提高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在气势磅礴的乐曲氛围中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色彩,表达的情感来欣赏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下转第18版)(上接第17版)当歌曲播放完了,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时我鼓励他们大胆说出对美的理解。有的说“画面的色彩感很强烈,表现出了黄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感觉”;有的说“在音乐声中我感觉自己就是那船夫,在与激流抗争”;有的说“用笔很潇洒,流畅”,有的说“船夫们很勇敢,我们要学习船夫的这种顽强拼搏精神”……这时,绘画作品的意境与乐曲的意境已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学生也已经与绘画作品和音乐融合了。这样就使学生从欢快的音乐中初步感受到此画的画面美感以及理解画家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四、扮演角色,引导学生展现美
  角色扮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通过扮演艺术作品的角色,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手工课的展示时间里 (手偶、布偶、头饰等),学生可以套上指偶或带上头饰在背景图的衬托下自由表演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操作手偶,布偶等进行角色表演。如在四年级下册《趣味布偶》这一课,当学生完成作品到了展示环节时,我让学生来了个即兴的舞台剧表演。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小布偶,扮演小兔和大灰狼,即兴编剧自导自演乐在其中。再如,上《可爱的童帽》这一课,在展示环节时我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得意之作“帽子”走T台,掌声、笑声汇成一片,此情此景中,每位学生都兴奋不已,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进行体验,从而对艺术作品美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也提升了创造美的信心。
  五、营造魅力空间,引导学生创造美
  对于儿童富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要加以鼓励,赞扬并支持,它是儿童创意性思维的美好体现。因此我们要给孩子营造这样一个表现美的空间。在展示的舞台上孩子是主角,在孩子的学习中,孩子更多的应是主动参与感受和表达作品的审美价值。教师要鼓励孩子多画画,然后选取优秀的作品展览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孩子进一步提高对绘画作品美的认识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此外,我们还有效发挥日常生活及“学习园地”区角的有利条件,在学习园地活动区中展示學生的课堂作品,让孩子尽情地表述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还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绘画作品展现的小舞台,每学期为学生举办两次以上大型画展。以展现学生绘画作品中精彩的作品。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欣赏美,让参与的学生能够展示美从而更有信心参与创造美。
  我们选择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也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作品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大量的展示活动扩大学生的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感受画中的意境美,与画家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能把握好这一针对学生重要的审美环节,学生就能在这一环节里获得美的感受,进而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展现美,创造美,在美所创造的和谐情境中健康成长。当然欣赏活动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课标
其他文献
【摘要】开启阅读分享,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模式,引导学生从多元维度赏析人物故事情节,合理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地;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阅读分享;深层对话;创新思维;多元互动;自主探究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提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这就是古人所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内化,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情感共鸣;感悟作品;形成习惯;语文素养  一段“语文老师魔性朗诵《将进酒》戏精附身”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老师手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开口和发音不标准的现象。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尽管多种教学法各显其能,但形式多样的教学法却不一定能带来理想的效果。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很难使用流利的口语进行交流。歌谣教学,结合了歌曲和英语教学为一体,活泼动听的旋律不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乐趣,让学生能够通过歌谣的辅助教学准确掌握英语语言的发音、节奏
【摘要】家校沟通是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家长工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责任,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基本功,也是成功办学,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家校沟通;教育和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只有取的家长的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顺利地开展各项活动,让班级稳步发展,孩子健康成
【摘要】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两重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要为我所用,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角度,巧妙选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用多媒体;提高质量  多媒体的突出特点是变静为动,生动形象,适合儿童的心理取向。
【摘要】新时代新的任务,新时代新的要求,怎样当好新时代的校长,怎样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怎样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对于每一位校长来说,是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校长,要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潜下心来,不断地自我反思。本文从校长自身素养、教育科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品牌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述当好新时代校长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校长素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品
【摘要】新科学课程标准增设了一、二年级学段的科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初期,好奇心强,带有边游戏边学习的心理,这很显然是学习动机不明确,主动学习持续性差,如何让他们主动地走进科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并尊重他们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科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激发;低年级;科学;热情  2017年修订了科学课程新标准,其中要求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开设科学课程,这与此前
[摘 要]民办幼儿园在当前的幼教事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然而民办幼儿园良莠并存,差异较大,如何提高民办幼儿园在当前幼教格局中的竞争力,是一项综合工程。本文从外部和内部因素进行思考,强调只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办事,民办幼儿园才能赢得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好它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竞争力  一、民办幼儿园的概念和特点  (一)民办幼儿园的概念  按《社会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为了深入探索实施县级教育事业发展路径,促进县级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开展了专题调研,就县级学前教育(以海丰县为例)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我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1.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形成了学前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城镇及农村地区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
【摘要】语文教学是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本土文化对整个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大教材中本土文化知识的延伸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初中语文教材课本的知识容量,让初中语文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主要探讨在教学中结合本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本土文化;阅读教学;地方特色  语文是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简称,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