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叛逆,包括创造性与叛逆性,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从创造性翻译和叛逆性翻译两部分对林语堂译苏轼词分析,探讨创造新叛逆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林语堂 苏轼词 翻译
一、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于 1987 年在《文学社会学》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说翻译是背叛,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创造性叛逆,包括创造性与叛逆性,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从创造性翻译和叛逆性翻译两部分对林语堂译苏轼词分析,探讨创造新叛逆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二、林语堂翻译苏轼词中的创造性叛逆
1.创造性翻译。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翻译实践中,译者具体化、现实化诗作诗味的效果如何关系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有审美追求、翻译意图与策略、在创造的能力等”(张保红,2004)林语堂翻译,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创造地翻译,把诗歌译活了。
如苏轼抵达惠州那年(1094)所写《赠朝云》的《殢人娇》: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林译:
When time’s due course doth age with white hair Crown...
Discover the best Poem that can be found,
And write it on the flowing lines of thy gown.
译者借用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创造性地将《殢人娇》全词的十三个长短句,译成一首仿十四行诗。韵脚发生了变异,排列上采用了abba, cddc, effe, aa的排列,最后两行形成对句。林译通过对音韵的变异,在西方文学中重塑原词之气韵,使其在“二度变形”中达到了原词抒情效果,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审美层面上,收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受苏轼诗歌理论的影响,林先生认为在写诗和译诗时都应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重视“气韵”。正是通过这种创造性地翻译,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再现了苏轼词的气韵。
2.叛逆性翻译。叛逆性翻译表现在误译与漏译。相对于无意误译,无意漏译,而有意误译与有意漏译更有价值。在有意误译中,译者为了达到某种需要,包括民族、文化心境、接受环境等而故意改变原文的语言形式,从而使其在主体文化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意漏译是为了迎合译入语的文化心态,删除与译入语文化相冲撞的原语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译文更加顺利地进入译入语主流文化,符合读者阅读习惯,扩大译本的影响力。
林先生在翻译《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一词时也进行了叛逆性翻译,放弃原词的词体形式,创造性地采用了新的形式,而且在对文化意象等方面叛逆地翻译: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朝露清清……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林译:
Declining moon gathers up its beams.
The morning frost covers the hills like a brocade,
Which sparkles with the pearly dew.
We thought it not difficult to make our Emperor the best.
在“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朝露清清”中“晨霜耿耿,朝露清清”分别用了叠词,按照此形式可以译为“the morning frost remains”和“the dew is clear”来译,但是林先生译成“The morning frost covers the hills like a brocade,Which sparkles with the pearly dew.”有意的漏译了“耿耿”,而“朝露清清”误译成“sparkles with the pearly dew”,用“sparkle”动词增添了原画面的动态效果,达到了超越原词意境的效果。“the pearly dew”意思为“珍珠般的朝露”,透露了朝露的亮白颜色,给异国读者以美的享受。此外“云山摘锦”本为拟人手法,译者误译成“like a brocade”的比喻修辞,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致君尧舜”有意的漏译,译成“our Emperor”,译者考虑到读者接受,“尧舜”对于没有文化储备的外国读者来说,不知其为何许人也,漏译后,没有损失原词要表达的内涵,是译入语读者更容易接受。译者不仅考虑到中国文化,而且照顾到了读者接受,在不抛开本民族的审美观与接受可能性前提下,故意叛逆性翻译,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叛逆”后的增值效果。
三、结论
从创造性叛逆的视角来分析林语堂译苏轼词,开启了另一个苏轼诗词研究的世界,促使了作品的“新生”,以新异的视角、方法、路数为苏轼诗词研究提供了启示,对翻译中国古典诗词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译入语文学能够在主体文化中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林语堂.苏东坡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林语堂.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苏轼诗歌在美国(1956年至今)的英译研究”(15ycx112)的资助。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林语堂 苏轼词 翻译
一、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于 1987 年在《文学社会学》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说翻译是背叛,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创造性叛逆,包括创造性与叛逆性,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从创造性翻译和叛逆性翻译两部分对林语堂译苏轼词分析,探讨创造新叛逆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二、林语堂翻译苏轼词中的创造性叛逆
1.创造性翻译。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翻译实践中,译者具体化、现实化诗作诗味的效果如何关系到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有审美追求、翻译意图与策略、在创造的能力等”(张保红,2004)林语堂翻译,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创造地翻译,把诗歌译活了。
如苏轼抵达惠州那年(1094)所写《赠朝云》的《殢人娇》: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林译:
When time’s due course doth age with white hair Crown...
Discover the best Poem that can be found,
And write it on the flowing lines of thy gown.
译者借用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创造性地将《殢人娇》全词的十三个长短句,译成一首仿十四行诗。韵脚发生了变异,排列上采用了abba, cddc, effe, aa的排列,最后两行形成对句。林译通过对音韵的变异,在西方文学中重塑原词之气韵,使其在“二度变形”中达到了原词抒情效果,在东西方不同文化审美层面上,收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受苏轼诗歌理论的影响,林先生认为在写诗和译诗时都应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重视“气韵”。正是通过这种创造性地翻译,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再现了苏轼词的气韵。
2.叛逆性翻译。叛逆性翻译表现在误译与漏译。相对于无意误译,无意漏译,而有意误译与有意漏译更有价值。在有意误译中,译者为了达到某种需要,包括民族、文化心境、接受环境等而故意改变原文的语言形式,从而使其在主体文化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意漏译是为了迎合译入语的文化心态,删除与译入语文化相冲撞的原语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译文更加顺利地进入译入语主流文化,符合读者阅读习惯,扩大译本的影响力。
林先生在翻译《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一词时也进行了叛逆性翻译,放弃原词的词体形式,创造性地采用了新的形式,而且在对文化意象等方面叛逆地翻译: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朝露清清……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林译:
Declining moon gathers up its beams.
The morning frost covers the hills like a brocade,
Which sparkles with the pearly dew.
We thought it not difficult to make our Emperor the best.
在“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摘锦,朝露清清”中“晨霜耿耿,朝露清清”分别用了叠词,按照此形式可以译为“the morning frost remains”和“the dew is clear”来译,但是林先生译成“The morning frost covers the hills like a brocade,Which sparkles with the pearly dew.”有意的漏译了“耿耿”,而“朝露清清”误译成“sparkles with the pearly dew”,用“sparkle”动词增添了原画面的动态效果,达到了超越原词意境的效果。“the pearly dew”意思为“珍珠般的朝露”,透露了朝露的亮白颜色,给异国读者以美的享受。此外“云山摘锦”本为拟人手法,译者误译成“like a brocade”的比喻修辞,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致君尧舜”有意的漏译,译成“our Emperor”,译者考虑到读者接受,“尧舜”对于没有文化储备的外国读者来说,不知其为何许人也,漏译后,没有损失原词要表达的内涵,是译入语读者更容易接受。译者不仅考虑到中国文化,而且照顾到了读者接受,在不抛开本民族的审美观与接受可能性前提下,故意叛逆性翻译,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叛逆”后的增值效果。
三、结论
从创造性叛逆的视角来分析林语堂译苏轼词,开启了另一个苏轼诗词研究的世界,促使了作品的“新生”,以新异的视角、方法、路数为苏轼诗词研究提供了启示,对翻译中国古典诗词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译入语文学能够在主体文化中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林语堂.苏东坡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林语堂.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苏轼诗歌在美国(1956年至今)的英译研究”(15ycx112)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