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男子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这是个“差生”,他的名字为F。我接这个班的时候,F已经大专预科三年级了,作为一个已经进校两年的“老兵油子”,对于F我早已“如雷贯耳”。正式见面时,他还是让我“大跌了一下眼镜”,他矮小,其貌不仅不扬,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他烫着金黄的卷发,穿着一件大花的短袖衬衫,一条及膝的牛仔中裤除了有许多洞洞眼之外,还有许多的流苏,两只耳朵上各打了几个耳洞,戴着几个形式不一的耳钉,闪闪发亮。这样的一个男生,即使在马路上走过,我也要瞟上他两眼用来表示自己的不认同。现在他作为我班的学生,就这样大方地站在我的面前,还热情地叫了我一声“老师”,我一时不知所措,只好佯装镇定地称呼了一声他的大名,说了声“你好”。后来稍微熟悉一点以后,我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要打扮得这么与众不同,他很自然地回答我:“老师,你也说了,我这样打扮很与众不同,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要做个男子汉,男子汉就应该与众不同,否则我拿什么吸引别人的眼球呢?”好一个快捷了当的应答。我从他有限的话语中捕捉到了他的行为动机,也了解了他思维的敏捷度及不自信。这样的孩子值得“救”,也完全有救。
  开学第一个月的月底,F由他母亲出面请了两天病假,几天后我从他舍友那里得知,他串通了母亲一起说谎,其实是为了跑到上海听他偶像的演唱会。然后我主动找到他,直截了当地问他:“演唱会好听吗?”他没有表示惊讶,直接回答:“好听!”我再问:“你母亲为什么要帮助你说谎?”他不说。我继续说:“我向你母亲了解过了,你母亲是环卫工人,父亲是电工,家庭月收入不足三千元。而你买的一张门票就要一千多,是不是?”他点点头。我再继续:“用她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买了一张你喜欢的演唱会的门票,而且帮你说谎,这样的母亲她图什么?她希望你成为一个挥金如土、谎话连篇的孩子吗?”他摇摇头。他乘胜追击:“F啊,你母亲是希望能够以一己之力满足你的愿望,让你健康成长,成为一个能够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后能撑起一片天,为了这一点哪怕让她割肉流血,她也会在所不惜的啊!”F第一次在我面前痛哭流涕,发誓再也不闯祸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行为虽然有所改变,但让他不闯祸还是有点难的。学期末,他的历史成绩不及格,他在黑板上用大大的字写下了一句话:“XXX(历史老师的姓名),是个王八蛋!”我找到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对他进行了思维辨析。我说:“历史不及格是不是事实?那么老师凭什么在你没有考及格的情况下要给你及格?送你及格,他就是一个不尊重事实的老师,难道这样的老师倒称得上好教师,就不是王八蛋了?而你,把一个实事求是的老师说成王八蛋,那么你又是什么呢?”F马上把黑板擦干净,到历史老师那里赔礼道歉,对于F来说,这样的举动还是第一次。之前他要么死不认错,要么知错也不肯低下他“高贵”的头。历史老师后来按照他的实际成绩,总评给了他及格。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旧话重提:“你看,历史老师的表现怎么样?试想一想,他要给你一个总评不及格容易不容易?而他却没有因为你污辱了他而为难你,这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又是多么真诚的老师,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你没有考好他给你不及格,你平时表现不错,他承认了你的成绩。你现在可以想一想了,到底什么叫做男子汉?打扮抢眼就能成为男子汉了?花钱说谎就能成为男子汉了?我倒觉得,历史老师就是一个男子汉的榜样!”
  从那以后,F真的改头换面,打扮适宜,成绩节节攀升,大专毕业后,这个曾经的问题学生成功考取编制成为一所有名的小学的老师。
  在这中间还发生一件事:他在前面两年的预科生活中,前后一共被莫明其妙地偷了三千多块钱。我了解到这个事情后分析,既然是陆续被偷,那么就一定是“内贼”,于是我在他面前承诺,要给他找出这个小偷。经过一学期的观察分析,排查与盯梢,再加上机缘巧合,真找到了这个“内贼”,为他讨回了钱,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在他大专预科三年级毕业的那一天,他特意跑到我办公室里对我说:“老师,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你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男子汉!”
  二、分析与反思
  在班级建设和班集体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最头疼的大概就是少数“问题学生”,虽然数量少,但是他们表现出的品德性問题和“反社会”倾向,对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都会产生极大的干扰作用,因此这几个“刺儿头”牵扯了班主任大部分的精力,而大多时候的工作可能还是无效的,往往直接挫伤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懈怠工作,最后导致因“不能为”而“不为”,影响更是恶劣。所以,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其实德育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可为性的和操作规则的。
  (一)情感沟通是转化工作的前提
  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单纯因素造成的,既然已经成了问题学生,他本人及外界就形成了思维惯例,所以他潜意识里也会弄点问题出来以证明自己是“问题学生”,由此显示他的与众不同,也是他引起周围人的关注的一种方式。而教师一见问题学生犯事,往往就会联想到他们以前的种种“前科”,气不打一处来,更断定其“不可救药”。这样,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恶性关系愈演愈烈,直至不可收拾。所以,转化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情感沟通,建立良好友善的师生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最初的一步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施予“尊重”——把他当做一个最普通的人对待。最外显的行动,是教师对学生说的话,应该以交流、沟通为目的,而不是教训、责怪。如果一看见F的打扮就单刀直入地进行批评、指责的话,那么后面的教育就很难开展。老师往往有个错误的思维定势,总是认为问题学生就全是问题,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是问题学生的问题比优点多一些罢了,他们身上总会存在或潜藏着某些好的才能与品格,甚至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也会闪露着某些值得肯定的闪光点。比如,F骂历史老师这件事,至少还可以看出他希望有个好成绩。老师不能将他们一棍子打死。相反,要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借此激发他们自我进步的主动性。而案例中帮助学生找回被偷的钱,最大的作用是教师的守诺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这也大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二)德育体验和自我教育是转化工作的关键
  学生是主体,是有自己认知、体验、情感的主體,而道德内容都是直接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而道德上的善恶标准及其行为规范又都直接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所以,如果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没有能够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班主任讲再多的道理也只是道理而已,是游离于学生的外在的东西,无法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标准。案例中,F对母亲帮他买票的辛苦及帮他说谎的无奈可以说是无动于衷的,对母爱的熟视无睹很难激发他的德育体验,而教师帮他层层分析了事情的实质让他产生强烈的震撼,而自己“男子汉”的浅俗表现与母亲“男子汉”的承担愿望之间的矛盾也应该成为他改变自我的催化剂。而后由于自己的再次闯祸又间接让自己受到关于真正的“男子汉”的再教育无疑又是一次强化。事情至此,顺理成章地让学生自己更新了关于“男子汉”的定义。所以,只有教育对象有相应的道德情绪体验,道德知识才能真正被转化对象所掌握,才能对他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应有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三)道德强化是转化工作的辅助
  在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中,许多班主任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道德强化失衡,对问题学生的批评、惩罚的使用比例大大强于表扬、奖赏的比例。其实,应该对调过来,对一般学生如此,对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很多教育理论都认为,真的想让学生改变缺点,就要先强化他的优点,强化到他自己也认为有这些优点的“我”不能容忍有缺点,然后,他自我完善的欲望便会产生,自我价值开始升高,他就会产生改变缺点的欲望。即使你对问题学生不进行亮点强化,至少也不能再强化他的缺点。比如,案例中的F,打扮出奇的动机是为了表现其男子汉的风范,实际上是为了吸引别人的眼光,如果你批评他,就会“落入圈套”,让他达到了目的。相反,如果教师对他的这种行为采用漠视的态度,反而会让他的目的落空,他也只能“另觅他途”。同时,F思维敏捷、孝顺父母的这些优点都是教育转化可利用的资源,利用这两个特点,让他在与教师的思辨中自明道理,最后实现自我教育。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好,而正确认识教育对象,辅之以相应的策略,那么教育是具有很大的可为性的。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操作[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陈鹤琴先生说:“教师是最伟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直被教师铭记的一句名言。如何才能做到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这样无比伟大呢?这值得每个幼教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直以来,为人师表至少有“经师”和“人师”两方面的传统要求。“经师”是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技能,“人师”是教孩子们如何做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两者之中,我们首先应当成为“人师”。幼儿好似一张白纸,教师如同画笔,要在这张
摘 要: 本文是“基于学生充分预习和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之一。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况视频系列中一次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描述了该项目的创新之处,以及此次课堂活动的准备和开展情况,分析了此案例中课堂教学的特色,以及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情感及态度。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充分预习 自主学习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沿袭“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学生
美术老师在上色彩课时时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色调的把握,只有控制好了色调,画面才有了方向,才有了基调,画面才会有和谐之美。  那什么是色调呢?简单地讲就是一幅画整体的色彩倾向,或者说是整体的色彩面貌。色调是一幅作品色彩的总指挥,它制约着每一个局部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色调是作者通过色彩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和宣泄方式。色调虽然可被我们感知,但它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可根据色调的特点加以分类。  按画面色
摘 要: 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公开教学的,因为在公开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历了从备课到说课到磨课到向学生、同行、领导、家长展示这一过程,不仅要进行多次教案设计与修改,进行多次的说课,而且要考虑到教学具的制作、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更要克服紧张心理,坦然面对领导、同行、家长等,应该说是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验。作者通过分析青年教师首次公开教学的一些突出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帮助
摘 要: 秦末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刘邦与项羽,都有称帝的雄心壮志,但由于性格不同,最后以刘邦“威加海内”、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收场。本文重点对比分析刘、项两人不同的性格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关键词: 《鸿门宴》 性格 命运 成败  《鸿门宴》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是在对比映衬下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本文试从《鸿门宴》中对比分析刘、项两人不同的性格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一、不同在胸
摘 要: 沈从文的根在湘西,湘西文化孕育了从文散文中独特的文化氛围。沈从文生长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对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温爱,同时他凌驾于湘西文化之上,在散文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文化意象:一方面对湘西自然之子的生命形态大加赞美,另一方面对湘西历史与现实中的悲剧性命运感到“无言的哀戚”。这种“又痛苦又快乐"的情绪,使他的散文具备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系列 散文创作 文化意象  沈从文
摘 要: 本文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小说和戏剧代表作《灵山》和《野人》,力图从创作时间、小说情节、主人公、主题思想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五个层面发掘这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指出这种相似性的出现乃是作者同一文学意图双重变奏的结果,并结合中国当代作家中较普遍的“重复写作”现象,诊断高行健文学成就为人诟病的症候及其对作家创作生命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高行健 文学意图 《灵山》 《野人》 “重复写作” 
摘 要: 本文以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指导为论述重点,旨在阐述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思维感知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课程资源使用、语言交际、调控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策略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探讨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能在增强学生学习认知感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谁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优秀生?他们出色的成绩早已吸引了老师赞赏的目光。后进生?想想平时的教育教学,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够多了,可以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细细想来,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他们——中等生,那是一群易被人遗忘的学生。  他们不会像调皮蛋那样给老师带来烦恼,也不会像优异的学生那样能吸引大家的目光。通常他们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表达,也不爱表现。在家长的心目中,他们是听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国庆,渲染气氛,人们摆出了鲜花、张挂了彩灯、树起了彩旗。  提问:大家请看,这些物品的摆放有规律吗?那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