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语音、语义、语法等正确理解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一、初中生语感培养的意义
(一)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语言世界,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意到笔随,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有一中考题:比较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秋思》,你更喜欢哪一首?原因是什么?这一题实际上就考了学生的语感。有一位学生写到:我喜欢《秋词》,因为它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像《秋思》那样暗淡、悲哀。这是学生对两文的直觉感知,是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它积淀了社会生活,具有文化熏陶的性质。海伦·凯勒《享受生活》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许多学生把它抄写在日记中,他们已从作者的身世和这些富有哲理、充满斗争精神的语言中找到了人性的坚强和美好。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领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有位学生在读完《热爱生命》一课后,在“他把周围那一圈世界重新环视了一遍。这是一片……”一段话旁边写道:“真不敢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竟然活了下来!”可见这位学生已经进入了“角色”,通过自己的阅读有了自己的“语感”。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对培养他们的语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培养语感
有效的阅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文本的空间是辽阔的,正如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则”,只有 1/8在海面,那么剩下的7/8就需要用“幻想”去补足,即要靠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充。比如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给读者留下了这样的想象空间:碧空万里,一只仙鹤直上云霄!多么开阔壮美的景致!多么宽广积极的胸怀!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读下一句:“便引诗情到碧宵”。诗人的情怀飘进了读者的心怀!这就是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的语感。
(三)在有感情的范读中培养语感
在一次课外阅读中,笔者找到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疯娘》,将它印发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配以音乐朗诵。教室里起初鸦雀无声,后来渐渐听到越来越大的啜泣声!就连那些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此时也低着头静静地听着,他们在那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那悲怜而伟大的母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字字含泪的诵读中跟着主人公的感情路程行进着。无需太多的解释,学生已经从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明白了一切。
(四)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
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摘抄名言警句、课内外优美的语句,并要求学生勤记多背,在不断积累和运用中培养语感、丰富语感。有一位学生,八年级时在我班上,那时我要求全班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教师平时推荐和自己认为好的语句。九年级她刚好又在我班上,我发现她的作文水平在不断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其原因就是这位女生从八年级一直将勤记多背坚持了下来。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一、初中生语感培养的意义
(一)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语言世界,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意到笔随,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有一中考题:比较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秋思》,你更喜欢哪一首?原因是什么?这一题实际上就考了学生的语感。有一位学生写到:我喜欢《秋词》,因为它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像《秋思》那样暗淡、悲哀。这是学生对两文的直觉感知,是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它积淀了社会生活,具有文化熏陶的性质。海伦·凯勒《享受生活》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许多学生把它抄写在日记中,他们已从作者的身世和这些富有哲理、充满斗争精神的语言中找到了人性的坚强和美好。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领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有位学生在读完《热爱生命》一课后,在“他把周围那一圈世界重新环视了一遍。这是一片……”一段话旁边写道:“真不敢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竟然活了下来!”可见这位学生已经进入了“角色”,通过自己的阅读有了自己的“语感”。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对培养他们的语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培养语感
有效的阅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文本的空间是辽阔的,正如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则”,只有 1/8在海面,那么剩下的7/8就需要用“幻想”去补足,即要靠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去补充。比如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给读者留下了这样的想象空间:碧空万里,一只仙鹤直上云霄!多么开阔壮美的景致!多么宽广积极的胸怀!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读下一句:“便引诗情到碧宵”。诗人的情怀飘进了读者的心怀!这就是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的语感。
(三)在有感情的范读中培养语感
在一次课外阅读中,笔者找到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疯娘》,将它印发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配以音乐朗诵。教室里起初鸦雀无声,后来渐渐听到越来越大的啜泣声!就连那些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此时也低着头静静地听着,他们在那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那悲怜而伟大的母爱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字字含泪的诵读中跟着主人公的感情路程行进着。无需太多的解释,学生已经从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明白了一切。
(四)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
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摘抄名言警句、课内外优美的语句,并要求学生勤记多背,在不断积累和运用中培养语感、丰富语感。有一位学生,八年级时在我班上,那时我要求全班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教师平时推荐和自己认为好的语句。九年级她刚好又在我班上,我发现她的作文水平在不断提高,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其原因就是这位女生从八年级一直将勤记多背坚持了下来。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