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现实生活,巧解数学题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a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苏科版第一章衔接知识点总结
  今年是我第一年教苏科版的数学教材,在教师队伍中对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褒贬不一,也一直很好奇想去探究一下。以前在教学当中不是很重视第一章的教学,认为这只是个过渡章节,没必要很仔细地去研读,教的时候也把一个章节用很少的时间一带而过。而这次在教之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后发现,苏科版的数学教材很注重生活与数学相联系的现实情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情境以及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其他教学资源组织教学,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活动一:在第一章节中的生活数学这一节中,提到了身份证号码的问题:身份证号码告诉了我们很多信息,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是320106196508189871,这个号码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学生看了书很容易能说出书上所提示的内容,当我问学生能分辨出此人的性别吗?就只有两个学生举手了,并能正确说出答案,他们都得到了我的表扬:“这两位同学平时一定是个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经验。”当我在问道:“肯定有同学见过有的人的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吧,是什么意思呢?”此时就没人能回答出来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英文字母“x”。接着我公布了答案:18位身份证号码各位的含义,1-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县、县级市、区代码,7-14位出生年月日。比如19670401代表1967年4月1日,15-17位为顺序号,其中17位男为单数,女为双数,18位为校验码,0-9和X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就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X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
  其实现在的数学问题中有很多是要和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如果不注重累积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有时解决问题就很困难,甚至连题意都读不懂,所以我借此来鼓励他们要注意观察生活,注重累积生活常识。
  在第一章节中的活动思考这一节中,就很好地体现出了与生活的衔接。
  活动二:按图示的方式,用火柴棒搭成三角形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
  在回答前三个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答出来,在回答第四、第五个问题时,能回答出来的同学都是通过前三个图形去找规律的:方法一:1个三角形要3根,2个三角形有一根公用的,所以是3×2-1=5根,3个三角形有2根公用的,所以是3×3-2=7根,故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10-9=21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100-99=201根
  方法二:每次都比前一张图多2根,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2=5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2×2=7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2×9=21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3+2×99=201 根。
  再问学生搭n个三角形要多少根火柴棒?学生就很容易能回答出:3n-(n-1)=2n+1或3+2(n-1)=2n+1。此时我再提出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学生都认为这很简单。讲清了以上问题,对第三章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规律题也掌握了一定的思考方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提起来了,效果自然很好。
  活动三:观察月历
  (1)月历中浅色阴影的4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月历中再找一个这样的方框,其中4个数也具有这种关系吗?
  学生给出了好多不同的答案:左右两行上下两数的差相等,且差为1;上下两行左右两数的差相等,且差为7;对角线的和相同;四个数的和是偶数;四个数的和是4的倍数……
  学生显得很兴奋,当我问道:“在月历中再找一个这样的方框,其中4个数也具有这种关系吗?比如这四个数的和还会是4的倍数吗?”好多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计算,可也有的此时提出要找规律了:把最小的那个日期记为n,则其余的三个数分别记为n+1,n+7,n+8,四个数的和为n+(n+1)+(n+7)+(n+8)=4n+16,所以无论这个方框画哪里,这四个数都有以上提到的这些关系。此时我提出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方便,学生都非常赞同,而且都跃跃欲试要去学这章的内容。
  (2)月历中的深色阴影有9个数,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类似,学生又了上面的经验也很容易能解决了。
  学生找到这样的关系:横竖斜三个数的和都相等。横竖斜三个数的和都是中间数的3倍。 9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9倍。
  (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
  这个问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多数人都是用算术方法去解决的,20÷5=4,那五天中最中间的一天就是4日,则这五天分别是2日,3日,4日,5日,6日,则在7日是就可以回家了。有的同学算这种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太熟,问题就在于用算术方法去解应用题用的基本都是逆向思维,其实我们刚刚提到的用字母表示数就可以用正向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设出去旅游的第一天为n日,则其余四天为(n+1)日,(n+2)日,(n+3)日,(n+4)日,由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得n+(n+1)+(n+2)+(n+3)+(n+4)=20,则n=2则出去旅游的第一天为2日,五天后即7日,就可以回家了。
  用字母表示数很容易列出等式,后面的工作就是解方程的问题,这就是再后面一章要学的内容。学生此时已经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简便,学习的兴趣也提起来了。其实学生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对于七年级上半学期要学的内容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小学与初中学习思维上的差异,第一章的学习为以后更细更深入的学习做好了的铺垫,学生了解了思维方向和学习方法,自然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此时再对学生提一些衔接上的要求也就顺理成章,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也易于接受。
  二、其他相关方面的衔接
  首先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在小学以机械记忆为主,到了初中会逐渐偏向于形象思维,这个过程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要强调预习,指导自学,指导他们专心听讲,乐于思考,并要规范作业,强化训练,要求他们及时小结,温故知新。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衔接,在小学由于课时多,知识点少,教学难度低,学生学习相对而言更容易,学习兴趣比较浓,上了初中后,由于我们的课时少,难度相对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开始的时候能够多设置阶梯,让学生能够跟得上。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并逐渐学会举一反三。
  最后是思维方法的衔接,在数的方面,小学中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够抽象出数,初中要求是在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符号,对于负数,七年级让学生能够在数轴上理解正数、负数,从而认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小学中已经渐渐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到了初中要逐渐的渗透代数和方程的思想,这个过程是需要慢慢过渡的。对于图形的性质,小学已经介绍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到了初中要逐渐细分到线与线的关系,从而引入证明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位置的确定,小学中已经学过图形的旋转、翻转、轴对称,还学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到了初中会逐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慢慢出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得到渗透。
其他文献
请看下面的语例:  ①2012年考研数学: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文题)(载《研究生考试网》2011年12月26日)  ②踏踏实实答题 与不必要的错误说再见(文题)(作者:丁铁毅 载《小学教育》2012年6月20日)  ③家装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文题)(载“湛江购房网”2010年9月25日)  ④购房前需要知道的几件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载《大连晚报》2012年03月15日)  ⑤租房找正规中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窄,可用素材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学生由于作业任务繁重而没有时间阅读;二是教师会利用宝贵的时间讲述理论知识,而没给学生留下阅读的时间;三是学生即使阅读了,却没有将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真正运用到写作中,不能学以致用,教师也没有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读写能有效结合的能力作为自己
橱柜里放着一把蓝色的雨伞。随着时光的流逝,雨伞逐渐褪去了鲜艳的湛蓝色。虽然鲜艳不再,可我每次看到它总会生出无限的感动与幸福。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在雨天撑着这把雨伞去学校接我,蓝色的雨伞格外的鲜艳,我总能够在人群中迅速地找到妈妈。于是我们高兴地撑着雨伞走进雨中,在我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幸福的脚印。  一个雨天,妈妈依然撑着那把雨伞来接我。在雨伞下,我无意间抬起头:我的头顶是一片湛蓝,妈妈的头顶却
巴洛克常常给人一种肉体的感觉。颜磊以巴洛克为题对鲁本斯、米开朗基罗、马奈等一些大师的名画进行了观念性的改造。我很感兴趣这一系列绘画的视点问题,其实这些画截取的都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语音、语义、语法等正确理解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一、初中生语感培养的意义  (一)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
对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通常采取逐步“消元”的策略,变“多元”为“一元”,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因此,抓住方程组的特点,灵活运用“消元”的策略,有助于变“多元”为“一元”.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整体代入消元  例1 解方程组3x+2y=1,①2x+4y=-2. ②  分析:方程组中y的系数成倍数关系,把①变形为2y=1-3x,并将其看作一个整体代入②中,可直接消去y.
所谓语感,是指语言能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只要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语文素材就能信手拈来,不需要再仔细思考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后,由“量变”转为“质变”的一种成果。学生如果能培养出语感,即意味着学生的语文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因此,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目标。  一、引导学生“读”来培养语感  要培养初中生的语感,就要引导学生读语文,古人
课改已实施多年,综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推陈出新,但是“不健康”的语文教学依然存在。  一、“近视”的课堂  (一)关注当前,忽视未来  因为过分地关注教学成绩,教师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当前的成绩,漠视学生长远的发展,具体体现在钻研教材时,只把目光投注在所教的这一册语文书上,甚至只把目光投注在单篇课文上,忽略了单元课文编排的
同学们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呢?一题多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下面对一道与正方形有关的题目作一题多解,希望对提高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上的任一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于点F. 求证:AE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强调更多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思维的扩展。数学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训练。鉴于此,为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的质量与成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基于多年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初三数学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思维优化训练。  一、思维优化训练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思维优化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