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教学改革力度空前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站在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也积极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并且进行了不懈探索,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实现角色定位。应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做到以生为本。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要求教师以学定教。
三、重视方法指导。 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较初中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积极做好课前预习、学会自主质疑、做好课堂有效笔记、 及时总结归纳等。 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学习状态,针对性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倡导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有效合作,应做好这几点,(1)合理搭配小组合作人员,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2)完善小组评价体系,实行捆绑式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避免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一言堂。(3)成果合作展示,引导学生提高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4)认真设计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但同时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 教师需关注学情,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合作,促进发展。
总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立足课堂,转变教学方法,勤于实践,不懈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实现角色定位。应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做到以生为本。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要求教师以学定教。
三、重视方法指导。 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较初中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积极做好课前预习、学会自主质疑、做好课堂有效笔记、 及时总结归纳等。 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学习状态,针对性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倡导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有效合作,应做好这几点,(1)合理搭配小组合作人员,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2)完善小组评价体系,实行捆绑式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避免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一言堂。(3)成果合作展示,引导学生提高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4)认真设计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但同时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 教师需关注学情,建立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合作,促进发展。
总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立足课堂,转变教学方法,勤于实践,不懈探索,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