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总是以教师的教学预设为主,按照教学常规完成课堂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内容有时候会与学生的现场研究成果有所偏差。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如果还是按照预设的内容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就会忽略学生在探讨文本过程中的一些有价值的发现,这些发现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具有现行的思维意义。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细小的思想火花,并能够给予适当引导,往往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浣溪沙·菡萏香残翠叶销》这首词的教学中,就遇到了这一情况,现将课堂教学过程整理呈现如下: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
  在课堂预设中,我把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整体感知内容和情感,品味鉴赏千古名句,探讨交流。针对三个部分,各设计了一个问题:
  一是把握内容: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作者借此形象寄托怎样的情怀?
  二是鉴赏名句:人们历来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请简析其妙处。
  三是交流讨论: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前预设的第三部分有了出入: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第三部分探讨词眼这个问题的本意在于引导学生探讨“残”“恨”“愁”三个字。课堂讨论时,全班出现了五种意见:“残”“寒”“愁”“恨”“憔悴”。
  我对这些成果并没有首先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而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筛选这几个词:
  第一步,我提醒学生关注课本上关于词眼的作用提示,“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映照”。学生对此有了初步认知,明确了词眼必须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提点的作用之后,提出了“憔悴”不能提点全词,于是去掉了“憔悴”。剩下的四个字中“愁”“恨”二字,学生发现它们是全词的情眼。
  第二步,我要求学生进一步探讨“残”字与“寒”字能否成为词眼并给出依据。
  我解读了诗眼: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最能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了新一轮探讨,有的学生对“寒”字作出了这样的阐释:
  “寒”字首先统领了全篇,它既能反映上阕秋天到来,天气转寒的特点,又能领起下阕的寒冷环境;同时,“寒”字能反映主人公的心寒,即孤单寂寞之情,点出了这首词的主要情感。
  我征询了大家的意见,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一点发现有意义,我也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意见。这一点阐释,是学生的研习成果,从给出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是紧扣词眼这一概念对原词进行理解分析的。这一思考过程是可贵的,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发现了一定的成果,能带给学生一种成功的快感,激发其探究学习兴趣。
  第三步,对于“残”字,学生的认识有点模糊。我向学生展示了傅庚生先生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残”字也可作诗眼:
  “意以为,全阕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
  学生对此认识能赞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交流探讨阶段表现得比较热烈,尤其是对这个课上即时生成问题的探讨,不仅体会到了合作交流的乐趣,而且加强了对诗眼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从这堂课的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我总结如下:
  1.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不应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适当的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选择恰当的时机给出参考意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2.评价:学生呈现研究成果时,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的评价不应该教条地按照所谓的标准答案执行,而应当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做到有见地,且有合理的依据。
  3.引导: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提示或者追问、点拨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必须贯彻在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有心人,对学生课堂讨论中的诸多信息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且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提醒执教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学情和思维特点,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施有效策略,打造高效课堂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理性地思考这几年的课改之路,在取得一定的成功的背后,也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
摘 要: 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导入原则,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充分运用教学机智,设计出适合课堂实际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设计 优化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不少
摘 要: 插图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不同的插图、不同的作用说起,结合课堂实际中对插图的运用:以图导课,激发兴趣;以图提问,巧设探究;以图释文,通俗易懂等提出教师在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课本插图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运用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插图”就成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版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仅七年级上册就有204幅图片,八年级上册有239幅图
听苏派名师作观摩课,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时“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时“巧把金针度与人”,结尾时“能探风雅无穷意”……苏派名师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正是源于他们拥有更精彩、更智慧、更诗意的课堂教学语言。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引入  《走进圆的世界》片段:  ……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
摘 要: 本文以台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为例,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及数学课程的内容在各专业或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中等职业数学教学要为专业课服务及一些对策,试图使数学课堂教学和专业课堂教学取得双赢效果。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 数学教学 专业课教学 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为适应市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不是一项随意的活动,而是以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课堂情境的创设,在于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在于课后知识的再现与记忆。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课堂上教师能否巧妙地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直接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强弱。新课导入方法很多,选择最恰当的情境、最适合的方法导入新课,会
摘 要: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目标是从“应试型”课堂转向“应用型”课堂,如何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目标?本文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讨论,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始于2003年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通过近四年的探索,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了《大学英语课
摘 要: 数学教学在历经长时间的“高耗低效”之后,教学简约、有效,就自然成了数学教学追求的更高境界。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表达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数学课堂的本质追求。  关键词: 简约 有效 数学教学  自从新课程呼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我们的数学课便从此精彩纷呈:绚烂多彩的情境创设、生动形象的媒体课件、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这似乎是每一个数
摘 要: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较好地达到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要求对高等职业《机械制图》课程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总体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和创新点与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达到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要求的“三个中心的转移”,即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转移;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工作过程和工作现场
地理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心中,乃至学校和教师的意识中,都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很多学生眼中,地理是副科,在中考中所占份额较小,他们也就觉得不重要,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使他们在地理课堂上,能兴味盎然地主动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地理素养。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怎样创新手段,优化教学环节,让地理课堂既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