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拓性和跳跃性,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小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获取思维的过程予以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新课标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素质,必须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和自觉。
1.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可以将生动活泼的形象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将小学生的口、手、耳、眼充分调动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降低教学的难度。
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应用题,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公交车上有11个人,到站后有6个人下车,请问还剩多少个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事理进行理清,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来建立相应的表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售票员的角色,用铅笔代替乘客,先在桌子上摆放11只铅笔,然后再拿走其中的6支,进行减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使应用题游戏化,使数学问题具体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来解答数学题。
2.用直观教学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
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强调手脑并用,这是因为手脑并用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小棒,在计算题中充分利用这些小棒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计算33÷3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小棒来协助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33这个数字拆成30和3,再把30拆成3个10,也就是3捆小棒,每捆10根,另外1堆有3根。学生可以先将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先将哪一部分分成3份。在学生操作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进行指导,也就是先将3捆10根的小班分为3份,每一份是10根,再将另一捆3根小棒分为3份,每一份是1根。因此33÷3的算法就是对33这个数字进行拆分,拆分成30和3,先将30分成3份,每份是10,再将3分成3份,每份是1,然后再将10和1合起来,得出结果11。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求异思维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求异思维,也就是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鼓励。小学生思维活跃、富有个性,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要能够挖掘这些奇思妙想中的价值,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例如:小明带了10颗糖,送给同桌小红2颗,送给邻居小芳5颗,剩下的都送给妹妹小丽,则小丽可以得到多少颗糖?一般的习惯性做法是10-2-5,然后直接求最后的结果。有学生就提出,可以先将小红和小芳能够得到的糖的数量加起来,然后再用小明手上的糖的数量减去这个数,就可以得到最后小丽能够得到的糖的数量。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进行表扬,并且帮助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成功地解题。由于小学低年级还没有学到小括号的内容,难以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就可以教学生进行分步解题。
无论学生提出的质疑是对是错,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这种敢于提问的精神进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迸发智慧的火花。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把握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拓展与思维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发展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解答。例如在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上,教师就可以在拓展与思维这个环节中设置8×1、8×2、8×3等题目,让学生能够在七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推理和类比,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5.结语
总而言之,要充分拓展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鼓励小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培养小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质疑能力。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敢于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江苏】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新课标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素质,必须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和自觉。
1.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可以将生动活泼的形象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将小学生的口、手、耳、眼充分调动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降低教学的难度。
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应用题,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公交车上有11个人,到站后有6个人下车,请问还剩多少个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事理进行理清,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来建立相应的表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售票员的角色,用铅笔代替乘客,先在桌子上摆放11只铅笔,然后再拿走其中的6支,进行减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使应用题游戏化,使数学问题具体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来解答数学题。
2.用直观教学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
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强调手脑并用,这是因为手脑并用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小棒,在计算题中充分利用这些小棒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计算33÷3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小棒来协助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33这个数字拆成30和3,再把30拆成3个10,也就是3捆小棒,每捆10根,另外1堆有3根。学生可以先将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先将哪一部分分成3份。在学生操作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进行指导,也就是先将3捆10根的小班分为3份,每一份是10根,再将另一捆3根小棒分为3份,每一份是1根。因此33÷3的算法就是对33这个数字进行拆分,拆分成30和3,先将30分成3份,每份是10,再将3分成3份,每份是1,然后再将10和1合起来,得出结果11。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求异思维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求异思维,也就是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鼓励。小学生思维活跃、富有个性,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要能够挖掘这些奇思妙想中的价值,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例如:小明带了10颗糖,送给同桌小红2颗,送给邻居小芳5颗,剩下的都送给妹妹小丽,则小丽可以得到多少颗糖?一般的习惯性做法是10-2-5,然后直接求最后的结果。有学生就提出,可以先将小红和小芳能够得到的糖的数量加起来,然后再用小明手上的糖的数量减去这个数,就可以得到最后小丽能够得到的糖的数量。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进行表扬,并且帮助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成功地解题。由于小学低年级还没有学到小括号的内容,难以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就可以教学生进行分步解题。
无论学生提出的质疑是对是错,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这种敢于提问的精神进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迸发智慧的火花。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把握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拓展与思维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发展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解答。例如在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上,教师就可以在拓展与思维这个环节中设置8×1、8×2、8×3等题目,让学生能够在七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推理和类比,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5.结语
总而言之,要充分拓展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鼓励小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培养小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质疑能力。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敢于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