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中西方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ger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通常认为,在东方国家如中国,性别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而西方国家中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和保障。事实上,历史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本文从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出发,系统比较中西方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古代中国 古代西方 妇女 法律地位 社会地位
  随着基因学等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平权意识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女性自由、权利与地位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的地位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的权利在法律意义上得到极大保障。然而,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妇女的压迫与“男尊女卑”的学说依旧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西方对妇女权利的重视得到了许多国人赞扬。事实是否如此?东西方妇女的权利地位是否如人们观念中一样呈现着如此巨大的差异?
  一、中西方古代女性的政治地位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总体而言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明代徐士俊曾著书《妇德四箴》,在其中详细描述为妇之道,即所谓“妇德”。在“柔顺温恭”、“贞静自守”之外,进一步提出“专心内政,不与外事”的要求,束缚了妇女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甚至是社会交往权利。古代素有“妇凭夫荣,母以子贵”的说法,女性个人的政治地位即其父亲、丈夫、儿子等男性家庭成员社会地位的赠品,一旦家庭中男性成员政治地位动摇,女性也将面临受到充军、送赠等惩罚的危险。虽曾短暂出现过吕后、武则天等女性参政代表,但在历史长河的大部分时间里,女性完全不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后宫不得干政”成为长久以来的祖训,更显示了妇女政治地位的低下。
  古代西方女性的政治地位更多体现于其继承权方面。尤其中世纪以来,女性可以继承其父母家人的财产之外,也可以继承其身份地位等无形财产。现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即为一众人皆知的例子。除此之外西方许多国家历史上也曾出现女王统治国家的形势,如英国玛丽一世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维多利亚女王,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法律上对妇女的政治地位有一定保障,虽然并不完全。自西方进入民主社会后,女性选举权的缺失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性别差异。因此,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妇女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展开,经激烈争取之后女性社会权利与地位与男性完全相同。
  二、中西方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妇女在经济上的不独立、不自由在根本上导致了长久以来的性别差异与社会地位不平等。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女性的经济权利、经济地位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但在不同朝代不尽相同。
  秦代以《秦律》作为社会规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经济权利。女性可以参与社会生产,也有从事经商、施医等事业的权利。秦简中曾有“女为贾”的记载,妇女经商并非少见现象。除此之外,女性即便在婚后也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只有犯罪的情况下或死亡之后,其财产才能归于其丈夫所有。
  但更多时候,女性仍作为男性的附庸,甚至是男性财产的一部分,不享有独立的经济权利,继承权等其他经济权利都非常有限。虽自唐朝以来,女性已享有财产继承权,但传统“出嫁女如泼水”的观念在实践中近乎剥夺了已婚女性的财产继承权利。宋朝则是在律法中进一步规定,“户绝财产尽均给在室女及归宗女。千贯以上者,以一分给出嫁女。止有归宗诸女者,三分中给二分外,余一分中之一半给出嫁诸女,不满两百贯给一百贯,不满一百贯则全给。止有出嫁诸女者,不满三百贯给一百贯,不满一百贯全给,三百贯以上,给三分之一。以上给出嫁诸女并至二千贯止。”当父母双亡而无儿子继承财产时,财产归于其女儿,但出嫁女继承的财产最高限于两千贯。待到明朝,夫妻无子,则立侄男为嗣,女儿无继承权。
  相较之下,西方则更早确立了女性的财产权与继承权。妻子与子女的法定继承权在教会法中的都明确保障。十四世纪德意志皇帝查理四世的《黄金诏书》规定,臣民图谋弑君,或图谋杀害公侯,本人处死,罪犯财产充公,罪犯之子不得继承任何亲属的遗产,而对罪犯之女,则格外开恩,可以获得父母遗产的四分之一,使彼等能享受适当的生活。
  三、中西方古代妇女的婚姻地位
  女性婚姻的不自由曾在中国历史上酿成不少惨剧,这些事例承载于历史记录、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中,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窦娥冤》等,直至今日仍令人扼腕痛惜。
  事实上,在几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婚姻地位也曾得到不小的提升,甚至一度达到与男性几乎地位平等的高峰。其一发生于秦代,常年社会混乱亟待稳定与修复,为恢复与发展,使女性重新从事社会生产,《秦律》中对妇女权利作出一定规定,女性拥有婚姻自主权。唐代社会较为平和,生活状态相对自由,妇女的权利和地位也得到较大提升,离婚制度的确立进一步保障妇女的婚姻地位。
  但自宋代以后,“程朱理学”盛行,“存天理、灭人欲”学说深入人心,对妇女婚姻权利、社会地位的束缚不断加紧,并在明代以后达到顶峰,女性自由丧失殆尽。《大明律》规定,“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社会推崇妇女守节、贞洁烈女,讲求女德,对女性婚姻自由的压制堪称残酷。
  相较于东方社会女性的附属品地位与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度,西方社会则更早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度。据历史记载与流传的文学作品,古希腊时代与罗马建城之前一夫一妻制度已得到确认并遵守良好。在夫妻间矛盾不可解决的情况下,离婚制度应运而生。在基督教产生并广泛传播后,一夫一妻制度更是被广大西方社会奉为准则。同时,夫妻享有平等的结婚与离婚权利。平等的婚姻自主权彰显女性婚姻自由。在家庭生活中女性也非男性附庸。
  孟德斯鸠曾说,“(在西方,)丈夫之于妻子,仅有微小的权力,父之于子女亦然。任何纠纷都可诉诸法庭。”
  四、中西方古代妇女的教育地位
  中国古代对妇女的教育的重点集中于侍奉男人上。女性教育的教材以《女诫》、《列女传》、《女则》、《内则》等为主。其中《礼记·内则》规定,“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於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女性年满十岁后不能随便出家门,有女师专门教导其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出家前也要接受四德教导。可以說,女性所接受的教育与男性全然不同,伦理至上而忽视其他。正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尤其到了封建社会末尾的明清两代,能接受文化教育的女性仅限名门贵族小姐,女性“道德教育”则贯穿社会上下。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曾涌现过诸多女性文学家,如谢道韫、李清照乃至清末秋瑾。这些女性的文学造诣、思想水平不下同时代的男性,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古代西方女性也接受着相当有限的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西方也注重女性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职责,对女性的训练、教育以家庭生活为主,在学校教育中很少见到女性身影。但在工业革命以后,西方社会在众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政治、经济上的变革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西方女性的教育也受到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工业革命后,女性走向社会,直接从事社会生产以赚取生活所需。大规模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女开始走进学校,接受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女子学校的建立保障了女性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的权利。而进入十九世纪以来,女性的觉醒促使妇女们为争取自身平等权利进行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在关注女性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以外,也对女性接受平等教育提出了要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掀起,西方国家相继通过法律,保障女性同男性相等的教育政策和计划,使女性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自政治、经济、婚姻与教育方面足以见古代中西方女性地位是较为低下的。西方妇女较东方女人而言享有有限的自由与权利。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步入近代社会以来得到了极大改善。而在二十一世纪,女性终于获得与男性完全相等的权利与地位,这一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夏年丰:《从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犯罪的处罚看其社会地位》,法学视野。
  2、孙一迪:《中国古代妇女的法律地位》,《投资与合作》2011年第10期。
  3、刘招静:《德意志封建两重性的标本》,《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霍珍:《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社会视窗》2009年第6期。
  5、曹希岭:《倾斜与平衡——古代东西方妇女的法律权利与地位》,《书屋》2002年第12期。
  6、赵瑜:《从礼记·内则看周朝妇女的社会地位》,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李平一
  通讯地址: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文化路4号
  联系电话:15205349966
  邮编:253500
  工作单位:德州市幼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最近教学时接触了巴金的作品,再次细读《家》,对作品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它的反封建的深刻性更是触动了我的灵魂。  作品描写的是五四运动以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作家通过叙述这一故事,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血淋淋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掩盖下勾心斗角的遮羞布,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荒淫无耻。同时也描写了新的时代思潮唤起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以及维
期刊
摘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然成为整个教育界和社会公认的学习标准。要真正实现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赏识与赞美学生,消除学生各种心理顾虑,营造宽松的民主学习氛围。其次,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意识,鼓励持续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再次,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研究意识。  关键词:学习 主人 氛围 情景 研究性学
期刊
让学生批改作文不能仅仅是“尝鲜”。要想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必须有相应的理念、制度和操作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以飨各位专家和同行,敬请指教。  1.、让学生批改,首先让学生接受。  “文章不厌百回改”“多改出华章”是古人的写作经验之谈。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杜甫的“新诗改罢自长吟”,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有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等等,具体可感的事例证明:好文章
期刊
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单词street;  (2)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子Where is the zoo?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right.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并用简单的英语指路问路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乐于用英语交流,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单词
期刊
康德说:“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人类的底线是道德,道德的底线是法律,二十一世纪需要大批人才,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守法公民。震惊世界的“马加爵事件”告诉我们,光培养智慧是行不通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法治教育,值得我们思考。  一、学习法律知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我参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由当初的少不更事到后来的逐渐成熟以及现在的处变不惊。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的发生,有快乐的、有伤感的、有令人振奋的、也有让人无奈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些故事最大的价值在于影响我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帮助我在教师岗位上成熟、成长起来。  无意中我曾读到过一个故事,被深深地打动了。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
期刊
《品德与社会》重在传递道德观念,陶冶学生情操,本应是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但是当前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是“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更为突出,大部分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可上可不上。虽然大家都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都麻木地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有些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趋势等等。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如:社會、学校、家庭、应试教育等。如何才能让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
期刊
所谓空间想象力,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弱,如果教师平时在这方面不重视训练,就会对后继学习造成影响。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否借助几何直观这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呢?几何直观是利用图形洞察问题本质的一种方式,既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又有抽象思维的特点。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的直观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换言之,通过直观能够建立起人对自身体验
期刊
摘要:受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所决定,小学英语教学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将故事寓于教学中,是实现优质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高效方法。但是由于我国小学英语故事课堂教学理论不完善,小学英语教育普及时间不长。小学英语故事课堂教学表现出凌乱,琐碎,不系统等特点。本文就从小学生英语故事教学课堂设计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课堂的互动形式为重点,阐述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思路、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
期刊
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但是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很多学校又将数学称为思维能力训练,可见数学学习在学生思维发展中的地位之高。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