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美丽中国"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支点,需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使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如何将生态文明有效融入到高中政政治教学中去。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因为生态文明教育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思想政治课是学校中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有着特殊的德育功能。因此,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之义了。
将生态文明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教材的结合点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已经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吃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深人钻研教材,分析时政热点,建构生态文明教育的框架,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和价值观上得以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例如,在《经济生活》模块"消费及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教学中,可以着重让学生理解:我们必须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追求健康的消费方式,摈弃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的观念。在进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内容的教学时,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上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的讲解、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要以尊重生态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同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向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增长简单地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念转变。生态文明致力构建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着重从科学发展观的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等问题的讲解中,找出政策提出的哲学依据和体现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观点,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论提出的重要胜和现实性。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3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而传统教法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说教轻情感激发、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等局限性和缺陷,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落实三维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变说教式为情感激发式教法的运用。根据教材主旨,设置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教学中以水污染、生活垃圾分类、秸秆焚烧的环境问题与再利用、微山湖湿地保护等为问题情境展开教学。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境所营造的清新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2.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是变封闭式教法为开放式教法。立足于国际国内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和报告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实现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扩展思想政治课的生存空间。
3.声图电导学法。声图电导学法是变单一性教法为综合性教法;变单向式为多向式教法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广泛运用政治课教学,通过运用图片、电视、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围绕教材重点、难点,结合国内外正在发生生态破坏或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事实,让生动的声图电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觉悟。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课改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共同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高中研究型课程(初中称为探究型课程)的开设,不仅为政治课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社会提供了课时的保证,而且为课堂质量改进注人了强大的活力。
顺应这一要求,思想政治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价值认同感,从而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了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环境教育综合实践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垃圾处理、水污染防治、秸秆新能源利用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实践,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此外,在具体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应该注重利用本地乡土资源,从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环境问题3个方面,选取学生身边的环境教育问题为话题,逐步开发高中阶段探究性实践活动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广大同学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励他们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更重要的是,广大同学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徜徉于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加强了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注家乡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根据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新课程改革赋予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美丽中国"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支点,需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使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如何将生态文明有效融入到高中政政治教学中去。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因为生态文明教育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思想政治课是学校中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有着特殊的德育功能。因此,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之义了。
将生态文明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教材的结合点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已经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吃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深人钻研教材,分析时政热点,建构生态文明教育的框架,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和价值观上得以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例如,在《经济生活》模块"消费及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教学中,可以着重让学生理解:我们必须转变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追求健康的消费方式,摈弃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的观念。在进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内容的教学时,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上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的讲解、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要以尊重生态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同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向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增长简单地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念转变。生态文明致力构建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着重从科学发展观的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等问题的讲解中,找出政策提出的哲学依据和体现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观点,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论提出的重要胜和现实性。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3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而传统教法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说教轻情感激发、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等局限性和缺陷,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落实三维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变说教式为情感激发式教法的运用。根据教材主旨,设置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教学中以水污染、生活垃圾分类、秸秆焚烧的环境问题与再利用、微山湖湿地保护等为问题情境展开教学。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境所营造的清新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2.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是变封闭式教法为开放式教法。立足于国际国内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和报告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实现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一方面,让学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扩展思想政治课的生存空间。
3.声图电导学法。声图电导学法是变单一性教法为综合性教法;变单向式为多向式教法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广泛运用政治课教学,通过运用图片、电视、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围绕教材重点、难点,结合国内外正在发生生态破坏或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事实,让生动的声图电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觉悟。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课改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共同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高中研究型课程(初中称为探究型课程)的开设,不仅为政治课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堂走向社会提供了课时的保证,而且为课堂质量改进注人了强大的活力。
顺应这一要求,思想政治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价值认同感,从而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了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环境教育综合实践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垃圾处理、水污染防治、秸秆新能源利用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实践,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此外,在具体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应该注重利用本地乡土资源,从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环境问题3个方面,选取学生身边的环境教育问题为话题,逐步开发高中阶段探究性实践活动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广大同学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而且激励他们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更重要的是,广大同学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徜徉于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加强了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注家乡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根据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新课程改革赋予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