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一环,通过搜集资料、理清脉络、随文批注、摘抄积累,不仅能使学习事半功倍,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善疑、勤思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阅读方法;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预习是在学习之初对文本自发的一种感知摸索、动脑探究、理解感悟的过程。预习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在以往任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前疏于预习,即使预习也只是将字词做一些简单分析,将课文读几遍,这样就算预习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地指导与提高。
上网查了查,许多一线教师都提出“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类似这般的常规性的预习步骤。但每篇课文都用同一种步骤预习,学生会觉得枯燥、单调,最终流于形式。人教版中高年级的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四年级教材围绕专题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文章都用相同的模式进行预习,是不够恰当的。所以,我在执教四年级时,尝试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主题的单元,有所侧重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一、搜集资料
1.关于作者、作品及链接资料
教材中有些课文出自名家之手,预习时可以通过图书、网络工具等资源,对这些名家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比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例如,第七册第四主题单元“动物描写”,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及老舍先生的《猫》。两位皆是文学巨匠,课前布置孩子多搜集作家的生平,多了解其代表作品,不仅为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更让学生与中国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
第八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生命 生命》,出自台湾作家杏林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样的意蕴深厚的语句有一定难度,课前让学生了解作者杏林子一生都与疾病抗争的遭遇,再在课堂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则更容易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2.观察实物或动手实践
在介绍揭示大自然奥秘的文章时,若只是透过文字去猜测、去想象,总是会有偏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实物,比如,第七册“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中《爬山虎的脚》一课,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并采集爬山虎,观察它的脚的模样,并带进课堂,与文字比照,形象而鲜明。第八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则可以让学生课前尝试着当一回伽利略,亲自做一次试验。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试验过程的了解与试验结果的确认,更能激发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冒险精神。
二、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把课文的内容提炼概括为不同形式的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种方法应用于四年级教材中描写动物或游记类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老舍先生《猫》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后尝试填一填结构图:
这种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有趣的结构图,让学生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对学生后面的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到了下学期,可以将填写改为学生自己来画结构图。
三、随文批注
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而读不懂的地方,鼓励其反复研读,并在经自己研读后特别有感触的地方画上“△”,且做旁注,写一写读后体验。批注可以是一个词,或是短小语句。若是研读后仍无法明白,在旁边打上“?”,写下心中的疑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预留出更多的时间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或是让学生充分交流预习中打“?”的问题,再合作解决问题,从而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高效。
四、摘抄积累
教材中收录的美文佳篇不少,这些名篇佳作中的优美词句,甚至段落都可以成为摘抄积累的对象。第七册《观潮》一文,在预习时就让学生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好詞佳句:“人声鼎沸”“风号浪吼”“那浪越来越近,犹如……;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颤动起来。”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摘抄可以尝试着与批注相结合,让学生在摘抄后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原因或感想,在写与思的结合中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使学习事半功倍,更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善疑、勤思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彭瑜雅.小学中年级语文高效预习的几种策略[J].时代教育,2015(11).
[2]董启君.小学四年级语文预习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上),2015(6).
关键词:阅读方法;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预习是在学习之初对文本自发的一种感知摸索、动脑探究、理解感悟的过程。预习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在以往任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前疏于预习,即使预习也只是将字词做一些简单分析,将课文读几遍,这样就算预习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地指导与提高。
上网查了查,许多一线教师都提出“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类似这般的常规性的预习步骤。但每篇课文都用同一种步骤预习,学生会觉得枯燥、单调,最终流于形式。人教版中高年级的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四年级教材围绕专题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文章都用相同的模式进行预习,是不够恰当的。所以,我在执教四年级时,尝试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主题的单元,有所侧重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一、搜集资料
1.关于作者、作品及链接资料
教材中有些课文出自名家之手,预习时可以通过图书、网络工具等资源,对这些名家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比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例如,第七册第四主题单元“动物描写”,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及老舍先生的《猫》。两位皆是文学巨匠,课前布置孩子多搜集作家的生平,多了解其代表作品,不仅为课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更让学生与中国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
第八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生命 生命》,出自台湾作家杏林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样的意蕴深厚的语句有一定难度,课前让学生了解作者杏林子一生都与疾病抗争的遭遇,再在课堂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则更容易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2.观察实物或动手实践
在介绍揭示大自然奥秘的文章时,若只是透过文字去猜测、去想象,总是会有偏颇。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实物,比如,第七册“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中《爬山虎的脚》一课,让学生课前去寻找并采集爬山虎,观察它的脚的模样,并带进课堂,与文字比照,形象而鲜明。第八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则可以让学生课前尝试着当一回伽利略,亲自做一次试验。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试验过程的了解与试验结果的确认,更能激发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冒险精神。
二、理清脉络
到了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把课文的内容提炼概括为不同形式的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种方法应用于四年级教材中描写动物或游记类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老舍先生《猫》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后尝试填一填结构图:
这种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有趣的结构图,让学生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对学生后面的习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到了下学期,可以将填写改为学生自己来画结构图。
三、随文批注
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而读不懂的地方,鼓励其反复研读,并在经自己研读后特别有感触的地方画上“△”,且做旁注,写一写读后体验。批注可以是一个词,或是短小语句。若是研读后仍无法明白,在旁边打上“?”,写下心中的疑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预留出更多的时间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或是让学生充分交流预习中打“?”的问题,再合作解决问题,从而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高效。
四、摘抄积累
教材中收录的美文佳篇不少,这些名篇佳作中的优美词句,甚至段落都可以成为摘抄积累的对象。第七册《观潮》一文,在预习时就让学生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好詞佳句:“人声鼎沸”“风号浪吼”“那浪越来越近,犹如……;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颤动起来。”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摘抄可以尝试着与批注相结合,让学生在摘抄后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原因或感想,在写与思的结合中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使学习事半功倍,更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善疑、勤思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彭瑜雅.小学中年级语文高效预习的几种策略[J].时代教育,2015(11).
[2]董启君.小学四年级语文预习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