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觉的童话教学探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童话阅读中,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达到内化语言、建构语言、创生言语智慧的目标,用“童”话讲出童话。
  关键词:内化语言;迁移;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童话对低年级学生有着天生的吸引力,因此童话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童话故事《猴子种果树》为例,来探讨“在童话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迁移、内化等途径,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达到内化语言,建构、创生语言,用‘童’话讲出童话的学习目标”这一问题。
  一、以读促讲,聚焦文本
  阅读是学生通往文学殿堂的一个窗口,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则是打开这个窗口的重要推力。
  1.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即: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能够大概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3)正确、美观书写汉字。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朗读中结合具体语境识得生字,也是一个高效的方法。因此,笔者特别重视“一读”——考察字音、断句,通过老师正音,来夯实字音基础,达到识字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觉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因此,“二读”中,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带着问题去读,让每一次朗读都有所得。
  2.创设情境,以读促讲
  第二课时笔者侧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融入故事。课文第一部分故事,笔者由扶到放,让学生大胆尝试。
  小试牛刀讲故事
  故事是用来讲的。初步的朗读后,笔者请出“猴子”来帮助大家练习讲故事(出示填空),既给了自学的“抓手”,又为下一环节铺好“台阶”。
  师:小朋友们读得越来越好啦!要是能讲出来就更棒啦!瞧,猴哥也来帮我们啦!
  出示“我會讲”
  正当 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 ”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 呢?有句农谚,‘ ’。 要等 才能结果,你 吗?”
  猴子一想:“对, ,我 等不及。”于是就 ,
  。
  师:看看黑板,再看看书,尝试着把这部分故事讲出来吧!练习好的小朋友用最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哦!
  师:谁想当故事大王?
  一个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小朋友们,我们和他一起做动作、表情吧!
  让台下的学生一起加入其中,既能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又能在无形中给台上的学生以鼓励,达到情感的共融。
  二、以讲促思,着眼结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能够感受到的阅读的乐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阅读的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拔高环节,让学生迁移知识、能力,达到提升的目标。如在本课教学中,在找到规律,即故事结构后,笔者出示结构,让学生自主练习,并加上表情、动作。学生能够很好地迁移第一部分故事的内容,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三、以演促编,指向表达
  每个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也是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如何才能水到渠成地揭示本课主题呢?笔者设计了“我会编”的环节。引导语:“猴子看着倒下的樱桃树,伤心地哭了。”短短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自然向着“如何安慰猴子”发展。一个学生说:“一只麻雀飞过来,说‘猴哥,猴哥,你不能听别人说什么就去做什么,要有自己的想法。’猴子听了,决定重新种梨树。这次它肯定能吃到梨子。”另一个孩子说:“猴哥,猴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还有的孩子说:“猴子心想,要是我当初坚持种梨树,现在肯定都能吃到好吃的梨子了!”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文字背后的“文字”,用自己儿童化的语言讲出了道理。
  故事是用来讲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语言,能够用自己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讲出并演出有童趣的故事,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了语文素养,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童话阅读,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天真的笑脸,也让我们听到了稚嫩的声音,那就是“童”话。让我们用心倾听“童”话,用爱感受“童”心,必将迎来核心素养繁花盛开的盎然景象。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编辑 李博宁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修订的《教育法》后,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每一位教师都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做到因人施教、相机而行,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关键词:尊重;学生;德育;树人  获悉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了重新修订的《教育法》,我立即学习之后,觉得比修订前的《教育法》更全面更深刻、更明确。  修订的《教育法》明确地强调了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赤锡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广泛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媒体,不仅是教材内容的有机构成,更直接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辅助性信息。教师积极利用插图充当教学辅助,则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语篇的理解和掌握。针对插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讨,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插图;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现行的PEP小学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加拿大Lin
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更全面、更充分地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理念落实在美工区中,让幼儿在美工区中体验自由创作,让美工活动变得“好玩”呢?谈谈自己实践的一些思考。  一、玩什么——确定玩的内容  结合《指南》,教师应尊重幼儿,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在美工区活动中结合建构式主题进行教学的实施。且内容的选择对幼儿活动的有效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摘 要:幼儿教师作为一群独特的社会群体,在当今担负着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责任,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态,只有充分保障了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教师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改变观念;健康;快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剧,幼儿教师的身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北京零点调查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41.1%的
摘 要:数学和语文的教学有着天壤之别,语文的一篇作文只要孩子能够围绕主题去写就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可数学应用题的答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对不会出现一加一等于三的状况,只要孩子在某个步骤上出现了差池,那之前为这道题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让孩子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尽量不要天马行空,按部就班地走好每一步,让逻辑主导小学数学。  关键词:知识点;实际生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教育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所以,光憑课堂教给机械的学习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抓住教材,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  叶圣陶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句话足以证明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 要: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坚持以音乐教材为落脚点的理念,在实践中发现要开展好低年级识谱教学研究,就必须先把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如何从音乐教材歌曲中筛选出适合进行识谱教学的歌曲。种种问题在经过分析归结之后纷纷指向两个关键点:歌曲的旋律特征与节奏规律!  关键词:旋律特征;节奏规律;识谱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贯彻新理论,实施新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变革,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校杜鹏丽老师在讲《松树和松果》一课时,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师:上一节课我们和小松鼠成了好朋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当一当小松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信义假日名城小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通过“做”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素养。我认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实现知识的再生长,提升思维高度。下面以“分数再认识(一)”为例,让我们感受下在活动中实现知识再生长。  【教学片段】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