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需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在熟读中“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二是在精思中“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默读,让学生在“边读边思”中提高阅读效率。
一、树立“读有所思”的默读意识
默读时,学生很容易在无声的浏览中走神,这样的默读只是跟文本打了个照面,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有所思”的默读中集中注意力,真正“读有所得”。
在教学中,笔者将默读任务放在精读教学之后,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对那些有了心得体会的学生,笔者不光让他们说明理由,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默读中的一些做法。真正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学生,基本做到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笔者让学生交流在默读时用了哪些方法,有些学生给出了“通过回读、反复读等方法,从文字里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的默读策略,其他学生也纷纷受到启发,意识到“默读必思”的重要性。
二、给予学生默读的空间
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由于他们不能利用听觉上的刺激,因此学习效果不如大声朗读好。对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在转变阅读方式时出现的不适应状况,耐心等待,给予学生足够的默读空间。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的默读练习中,笔者首先让学生估测默读需要的时间,并告诉他们:“我在备课时,初读课文花费了3分钟,现在给你们5分钟默读,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默读任务。”这样的暗示和激励,能够促使学生耐心默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默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解读
阅读是基于个人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再认知。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面对同样的文本时产生的阅读体验各不相同。无论学生怎样解读文本,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促使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渐渐学会运用有创意的解读方式。
以《陶罐和铁罐》的阅读交流为例,当学生充分解读了课文中的对话后,有的学生从陶罐的视角出发进行概述:“陶罐因为容易破碎,经常受到铁罐的奚落和欺负。然而,很多年过去了,铁罐锈得不见了踪影,而陶罐成了文物,变得很有价值。”这里的“容易破碎”“不見踪影”等,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的。有的学生则从另外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感受:“铁罐觉得自己很坚硬,常常挑衅陶罐。陶罐却认为大家都是盛东西的器物,应该好好工作,和睦相处。后来,铁罐因为长时间埋在土里,生锈后融入了泥土;陶罐依然光洁、美观,受到大家的喜爱。”这种角度也十分新颖,可以启发学生做个温和、谦逊的人。笔者肯定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如此,在自由的阅读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形成个性化的默读策略
每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笔者都会带着学生进行学习回顾,总结成功的做法,感受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了解了《鹿角和鹿腿》一课的故事情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在本单元学会的默读方法,并和大家分享。有的学生说道:“我以前默读课文时,常常读好几次才明白,因此有些灰心。而老师告诉我们,回读、反复读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好方法,因此我重振了信心,有了坚持默读下去的动力。”也有的学生说道:“我在默读时,发现动笔圈画能提高阅读速度,也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有的学生说道:“通过《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发现要想提高默读的质量,可以读完一段后,回过头想一想段落的主旨……”这些默读实践经验,表示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默读策略,并用这些策略解决了默读中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默读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一、树立“读有所思”的默读意识
默读时,学生很容易在无声的浏览中走神,这样的默读只是跟文本打了个照面,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有所思”的默读中集中注意力,真正“读有所得”。
在教学中,笔者将默读任务放在精读教学之后,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对那些有了心得体会的学生,笔者不光让他们说明理由,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默读中的一些做法。真正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学生,基本做到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笔者让学生交流在默读时用了哪些方法,有些学生给出了“通过回读、反复读等方法,从文字里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的默读策略,其他学生也纷纷受到启发,意识到“默读必思”的重要性。
二、给予学生默读的空间
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由于他们不能利用听觉上的刺激,因此学习效果不如大声朗读好。对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在转变阅读方式时出现的不适应状况,耐心等待,给予学生足够的默读空间。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的默读练习中,笔者首先让学生估测默读需要的时间,并告诉他们:“我在备课时,初读课文花费了3分钟,现在给你们5分钟默读,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默读任务。”这样的暗示和激励,能够促使学生耐心默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默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解读
阅读是基于个人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再认知。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面对同样的文本时产生的阅读体验各不相同。无论学生怎样解读文本,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促使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渐渐学会运用有创意的解读方式。
以《陶罐和铁罐》的阅读交流为例,当学生充分解读了课文中的对话后,有的学生从陶罐的视角出发进行概述:“陶罐因为容易破碎,经常受到铁罐的奚落和欺负。然而,很多年过去了,铁罐锈得不见了踪影,而陶罐成了文物,变得很有价值。”这里的“容易破碎”“不見踪影”等,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的。有的学生则从另外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感受:“铁罐觉得自己很坚硬,常常挑衅陶罐。陶罐却认为大家都是盛东西的器物,应该好好工作,和睦相处。后来,铁罐因为长时间埋在土里,生锈后融入了泥土;陶罐依然光洁、美观,受到大家的喜爱。”这种角度也十分新颖,可以启发学生做个温和、谦逊的人。笔者肯定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如此,在自由的阅读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四、形成个性化的默读策略
每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笔者都会带着学生进行学习回顾,总结成功的做法,感受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了解了《鹿角和鹿腿》一课的故事情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在本单元学会的默读方法,并和大家分享。有的学生说道:“我以前默读课文时,常常读好几次才明白,因此有些灰心。而老师告诉我们,回读、反复读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好方法,因此我重振了信心,有了坚持默读下去的动力。”也有的学生说道:“我在默读时,发现动笔圈画能提高阅读速度,也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有的学生说道:“通过《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的学习,我发现要想提高默读的质量,可以读完一段后,回过头想一想段落的主旨……”这些默读实践经验,表示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默读策略,并用这些策略解决了默读中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默读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