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后习题,导向语文要素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要求,它是语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性作用,就应该立足教材,导向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而课后习题就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体现与落实。在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在解读文本时聚焦课后习题,穿插拓展训练,有条理、有层次、有梯度地将语文要素的教学与训练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整体把握文本,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统编版语文教材主要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以及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课后习题。在“理解与交流”的维度下,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其核心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因此,在开展精读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扣紧单元的人文主题,借助课后习题,帮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抓核心思想、抓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时,课后第一道习题可以设计为: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在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中,教师在布置初读任务时,就直接抛出这个习题的前半部分:“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在这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就课文的表达顺序展开小组探究。在小组互动及讨论中,学生很快就梳理出“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表达顺序。在交流中,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分享自己是怎么样找出这样的顺序的,在这个分享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明晰了关键词,如表达时间、方位的词语,理顺文章的表达顺序。最后,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现场生成思维导图,为接下来学生借助文字去生成动态的画面奠定基础。
  二、聚焦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意义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立足语文课程标准,指向学段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语言技能,设计了螺旋上升、环环相扣的语文要素达成目标。也就是说,在单元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在精读课中教方法,在略读课中迁移方法,在交流平台板块中总结方法,以“一站式”的教学训练将语文要素的教学落实到位,让学生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能有收获。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时,笔者在课堂设计时围绕本单元的立意“在阅读中学表达”,引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探索作者如何从“不敢爬”到“爬上去”,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重要过程写清楚的?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以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默读2~7自然段,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画起来,多读几遍。笔者围绕“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三个角度展开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怎样把重要内容讲清楚。
  三、穿插拓展训练,促进学生知识迁移
  课后习题是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第一站。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后习题部分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板块,引导学生在阅读链接中迁移方法,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比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有这样的课后习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笔者没有单独以讲解课后习题的方式来教学,而是将其放在文本最后一部分的阅读中,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能体现“蒙汉情深”的词句,聚焦关键词句,摒弃无关信息。随即,再引导学生自然对接生活,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惜别,引导他们思考:这次惜别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形下分別的?有哪个镜头最难忘?最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个性化表达。◆(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理解或认知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学生某些方面的认知缺陷。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并且透过错误的表象挖掘学生深层次的认知缺陷,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认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及时补救,完善认知  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往往会局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的认知存在缺陷。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知识
期刊
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对于刚刚接触书面语言表达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尝试将自己平时的口头语言转化成无声的文字符号,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以来,孩子都浸润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就把意思表达完毕的简单交流中,突然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或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进行详细的表述,无论是从语言习惯还是词汇积累上,对他们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摘要:因材施教是孔子倡导的教育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学力等的不同,采用差异性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本文结合“解比例”教学案例,对如何利用差异性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进行简单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差异性教学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习惯、兴趣、能力、基础、思维等方面都不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言”是指对文字的感悟与解读,“意”是指对文本含义的深刻体会,二者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把握从“言”到“意”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含义,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挖掘。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言到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由言到意”的语言解析  (一)“由言到意”的含义  “由言到意”是理解和倾听的过程,“由意到言”是解读和表达的过
期刊
通过角色体验唤醒内心的感知,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品析词语的重要基础。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时,常常采用专业性的指导方法,重音在哪里、怎样划分节奏、语速快慢如何调整等都为学生完全设置好,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体验。角色朗读的指导应该淡化纯技巧的点拨,鼓励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形成感受、获取体验,最终促使朗读能力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
在信息时代,怎样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各个渠道的资源,丰富写作内容和内涵呢?笔者尝试从“活用”“用活”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写出丰富、生动、有创意的作品。  一、活用材料:豐富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能用于写作的素材不够丰富。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活用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  例如,在描写自己喜欢的植物时,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植物的形状入手,在作文中融合了自
摘要:富有创造力与启发性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实践。在本文中,笔者从趣味性、实践性与反思性三个方面,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途径与创新展开探讨,并力求以此为契机,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优化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应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与反思性,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摘要:虽然每位教师都期盼自己的学生成器成才,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成为优秀学生(所谓的学霸),而大多数都成为普通学生,还有极少数学生沦为学困生。其实,学困生也能盛开成一朵花,只不过他们的绽放速度比较慢,需要我们的精心培育与耐心等待。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成绩暂时落后学生的简称,也称后进生,转化学困生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要想让学困生华丽转身,使他们也能美丽绽放,必须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新数学教育哲学》一书中说:“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一天比一天更加智慧,一天比一天更加聪明,即应当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理性精神的养成。”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下面,笔者谈谈指向思维发展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重视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  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产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
新时期的数学课堂主张生本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发展,要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范式,该教学范式包含六大要素,分别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总结、应用迁移.每个要素都指向学生,为学生的学习着想,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