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思考往往从问题开始。因此,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如能科学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的表达,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正如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那么,课堂教学设计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紧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问题
我们的教师都知道,有效课堂的核心就是预设和生成一些问题,问题设计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想让课堂有效、高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针对文章内容、主旨、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设计问题,才能确保提出的问题有效。
1.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或是课堂提问,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思考“问什么内容”,更需要思考“怎样去问”的问题,惟有不断思考提问,并且善于提问,方能取得教学成功。
2. 适时地在文本内容的核心处提出问题
例如教学《生命与和平相爱》一课的时候,笔者用简短的语言导入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戴维身上最突出的才能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戴维拥有如此优秀的才能呢?这样,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通过问题的层层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而在教学《囚绿记》一文“赏绿”的故事情节时,笔者是这样的设计的:一位看似柔弱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做出“囚绿”这样不近人情的举动?如果不是他的提前离去,这两枝常春藤的命运会怎样?而他释放了“绿囚”,又是因为什么?
3. 在教学内容的难点处设计问题提问
教学难点,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无法弄懂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无法领悟作者写作的意图。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如能及时设计有效问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囚绿记》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枝普通的常春藤却在特殊的日子里强烈地占据着作者的心,缘于对它的爱,由此产生了无数爱它的生动细节。那么,作者是怎样爱绿的呢?他为什么对绿情有独钟呢?作者又是怎样写爱绿的呢?这样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领会作者写作目的,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二、合理设计提问方法,有效进行提问
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问题。所以,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提出问题则更有讲究。笔者总结出来的常见的提问形式如下:
1. 设置悬念
教师应立足文本,深入分析研究文本,寻找挖掘文本核心的突破口,针对性地给学生设置问题悬念,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出师表》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可以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①这篇文章本是一篇奏章,开篇为什么从蜀汉当前形势谈起?
②文章除劝谏外,作者还自叙生平和经历,初看似与此次“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③《出师表》是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可是其中却满是嘱咐,词意恳切,语重心长。你能揣摩出诸葛亮的内心所想吗?
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诸葛亮写这份奏章的真正用意是他知道刘禅天生暗弱,平庸无能。但是他守君臣之礼,明知刘禅难以担大任,却仍旧希望他不再平庸,所以对他谈存亡的危险,希望他能认清形势;而表中所说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等,都是再明白不过的简单道理,却要反复叮咛,实际上就是对他不放心。
2. 比较提问
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教师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三峡》、《小石潭记》提出问题:请分别从水的特点、表达作者情感及写作手法等角度对比分析三篇文章。这样,既可以联系前文加深印象,又能在对比分析中学习写作手法,解决学习难点。
3. 求异性提问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求异性提问是让学生不受课本和常规的束缚,展开想像,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说结尾间接地写了小女孩的死,大家能否结合课文主题想像小女孩临死时内心所想?她的脸上为什么会挂着甜甜的微笑呢?
4. 延伸性提问
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本节课在结尾处笔者就提出了延伸性提问:鲁迅先生在本课当中抨击了不合理的封建教育制度,写出了它对儿童的摧残,那么结合今天的国内中考、高考制度你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吗?学生们刚开始不敢说,后来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打开了话题,畅谈了各人的想法,拉近了课文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更为全面了。
当然,课堂提问虽然关键,但是过多、过浅、过滥的提问可能会影响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而,教师要针对课本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设计问题。想让课堂提问变得卓有成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熟练掌握教材,立足于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和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紧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问题
我们的教师都知道,有效课堂的核心就是预设和生成一些问题,问题设计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想让课堂有效、高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针对文章内容、主旨、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设计问题,才能确保提出的问题有效。
1.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或是课堂提问,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思考“问什么内容”,更需要思考“怎样去问”的问题,惟有不断思考提问,并且善于提问,方能取得教学成功。
2. 适时地在文本内容的核心处提出问题
例如教学《生命与和平相爱》一课的时候,笔者用简短的语言导入课文之后,提出问题:戴维身上最突出的才能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戴维拥有如此优秀的才能呢?这样,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通过问题的层层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而在教学《囚绿记》一文“赏绿”的故事情节时,笔者是这样的设计的:一位看似柔弱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做出“囚绿”这样不近人情的举动?如果不是他的提前离去,这两枝常春藤的命运会怎样?而他释放了“绿囚”,又是因为什么?
3. 在教学内容的难点处设计问题提问
教学难点,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无法弄懂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无法领悟作者写作的意图。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如能及时设计有效问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囚绿记》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枝普通的常春藤却在特殊的日子里强烈地占据着作者的心,缘于对它的爱,由此产生了无数爱它的生动细节。那么,作者是怎样爱绿的呢?他为什么对绿情有独钟呢?作者又是怎样写爱绿的呢?这样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领会作者写作目的,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二、合理设计提问方法,有效进行提问
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问题。所以,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提出问题则更有讲究。笔者总结出来的常见的提问形式如下:
1. 设置悬念
教师应立足文本,深入分析研究文本,寻找挖掘文本核心的突破口,针对性地给学生设置问题悬念,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出师表》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可以设置这样一组问题:
①这篇文章本是一篇奏章,开篇为什么从蜀汉当前形势谈起?
②文章除劝谏外,作者还自叙生平和经历,初看似与此次“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
③《出师表》是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可是其中却满是嘱咐,词意恳切,语重心长。你能揣摩出诸葛亮的内心所想吗?
通过三个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诸葛亮写这份奏章的真正用意是他知道刘禅天生暗弱,平庸无能。但是他守君臣之礼,明知刘禅难以担大任,却仍旧希望他不再平庸,所以对他谈存亡的危险,希望他能认清形势;而表中所说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等,都是再明白不过的简单道理,却要反复叮咛,实际上就是对他不放心。
2. 比较提问
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教师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三峡》、《小石潭记》提出问题:请分别从水的特点、表达作者情感及写作手法等角度对比分析三篇文章。这样,既可以联系前文加深印象,又能在对比分析中学习写作手法,解决学习难点。
3. 求异性提问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求异性提问是让学生不受课本和常规的束缚,展开想像,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说结尾间接地写了小女孩的死,大家能否结合课文主题想像小女孩临死时内心所想?她的脸上为什么会挂着甜甜的微笑呢?
4. 延伸性提问
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本节课在结尾处笔者就提出了延伸性提问:鲁迅先生在本课当中抨击了不合理的封建教育制度,写出了它对儿童的摧残,那么结合今天的国内中考、高考制度你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吗?学生们刚开始不敢说,后来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打开了话题,畅谈了各人的想法,拉近了课文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更为全面了。
当然,课堂提问虽然关键,但是过多、过浅、过滥的提问可能会影响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而,教师要针对课本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设计问题。想让课堂提问变得卓有成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熟练掌握教材,立足于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和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