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强调内化性的学科,学生掌握知识不能算达到了学习与教学的目标,只有学生将其真正内化了,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让学生感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趣味,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魅力,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意义,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的自主性培养展开思考,积极探索其培养策略,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普及的越深,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对其高效学习发挥的作用越大,同时,教师也应及时认识到,要想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就要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善于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学生永远享有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新鲜劲”,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个体自主性的推动下展开思考,联系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落实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自主性
教师身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具有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形式的责任,为了更好的履行这一责任,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率先革新自己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学生在教与学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一理念深植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推动教学进度。
通过分析可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与寻常文化课大为不同,其他文化课待学生领略要点与方法后再指导针对性的训练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与之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点更偏重于课外生活,其中的知识要点与方法技能是无法通过课堂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的,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目光适度转移到自身与自身生活上,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实效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社会生活经验相结合才可[1]。换句话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远远不止于考试、升学,而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学习、如何更好的学习。因此,比起其他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更加看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要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实现自觉、自发、自主、主动,才能达到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
二、提供发言机会,培养自主性
客观而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呈现的知识都比较直接明目,这也让学生产生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记忆即可”的错觉,要知道,教材编排的“简单”不代表知识编排的“简单”,与其他理性学科不同,道德与法治知识必须要深挖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值。为了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达到全面的认识、充分的理解,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将其与自身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从内心深处明白学习某一知识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2]。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上台演讲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与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入度和内化性。
以八下“我是中国公民”举例,此时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定位等应该已经形成了相对清楚的认知,那么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深化“我是中国公民”这一认知,教师可以将更多的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以“我是中国公民”为主题展开班级演讲,内容不限,学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自己从相关新闻中得到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学生都会对演讲进行提前充分的准备,以此充实自己的演讲依据,有利于学生在演讲准备过程中就学习内容达到迁移内化。在学生演讲后,教师再就其中的重点进行简要补充和着重讲解即可,此时,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习热情,提高自主性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越高,学习热情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从其学习热情的提高着手。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说教”一直被视为道德与法治的主要教学手段,就连其考试内容也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粘贴”,需要学生动用自主性的地方不多,自然而安,学生沦为了背书的机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只存在教材中,而不是学生的大脑中,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纯属无稽之谈[3]。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真正需求、转化为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务必要让学生充分明白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其成长、发展所产生的重大、深远意义,要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这门课,而不是背会就行,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调动,自主性才会提高,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投入的精力也会更多,课堂参与度随之提升。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社会适应需求、现有适应水平,健全更加贴合学生实情的教学课程、模式与体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坚定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与动机,要让学生从“让我学”进阶为“我要学”,进而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形成深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法治认知和道德认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志平.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2021(17):55-56.
[2]吕文华.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2.
[3]闻宝林. 基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设计[J]. 启迪与智慧(中),2020(11):88.
本文系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素养提升模式的研究》课题论文,编号是mzd201903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普及的越深,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对其高效学习发挥的作用越大,同时,教师也应及时认识到,要想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就要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善于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学生永远享有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新鲜劲”,进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个体自主性的推动下展开思考,联系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从而落实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自主性
教师身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具有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形式的责任,为了更好的履行这一责任,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率先革新自己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学生在教与学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一理念深植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推动教学进度。
通过分析可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与寻常文化课大为不同,其他文化课待学生领略要点与方法后再指导针对性的训练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与之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点更偏重于课外生活,其中的知识要点与方法技能是无法通过课堂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的,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目光适度转移到自身与自身生活上,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实效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社会生活经验相结合才可[1]。换句话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远远不止于考试、升学,而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学习、如何更好的学习。因此,比起其他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更加看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要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实现自觉、自发、自主、主动,才能达到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
二、提供发言机会,培养自主性
客观而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呈现的知识都比较直接明目,这也让学生产生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记忆即可”的错觉,要知道,教材编排的“简单”不代表知识编排的“简单”,与其他理性学科不同,道德与法治知识必须要深挖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值。为了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达到全面的认识、充分的理解,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将其与自身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从内心深处明白学习某一知识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价值[2]。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上台演讲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与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入度和内化性。
以八下“我是中国公民”举例,此时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定位等应该已经形成了相对清楚的认知,那么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深化“我是中国公民”这一认知,教师可以将更多的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以“我是中国公民”为主题展开班级演讲,内容不限,学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自己从相关新闻中得到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学生都会对演讲进行提前充分的准备,以此充实自己的演讲依据,有利于学生在演讲准备过程中就学习内容达到迁移内化。在学生演讲后,教师再就其中的重点进行简要补充和着重讲解即可,此时,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习热情,提高自主性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越高,学习热情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从其学习热情的提高着手。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说教”一直被视为道德与法治的主要教学手段,就连其考试内容也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粘贴”,需要学生动用自主性的地方不多,自然而安,学生沦为了背书的机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等理论只存在教材中,而不是学生的大脑中,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纯属无稽之谈[3]。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真正需求、转化为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务必要让学生充分明白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对其成长、发展所产生的重大、深远意义,要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这门课,而不是背会就行,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调动,自主性才会提高,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投入的精力也会更多,课堂参与度随之提升。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社会适应需求、现有适应水平,健全更加贴合学生实情的教学课程、模式与体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坚定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与动机,要让学生从“让我学”进阶为“我要学”,进而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形成深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法治认知和道德认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志平.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2021(17):55-56.
[2]吕文华.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期)[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1:2.
[3]闻宝林. 基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设计[J]. 启迪与智慧(中),2020(11):88.
本文系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素养提升模式的研究》课题论文,编号是mzd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