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典源·析典面·悟典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中典故繁多,影响了很多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识别典源,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典面,并通过情感代入体悟典义。
  关键词:典故;典源;典面;典义
  钱钟书曾这样谈起古诗词中的用典:“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字画。”遗憾的是,对很多中学生而言,这些典故并不能如“曲屏小几”“古玩字画”一般让他们感受到诗人、词人的匠心独运,反而成了他们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拦路虎。要改变这一尴尬现象,教师在古诗词用典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识典源
  《辞海》中对“典故”一词是这样定义的:“1. 典制、掌故;2. 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古诗词中的典故多指第二类,其中涉及的古代故事被称为“事典”,被引用的有来历的词语被称为“语典”。囿于古诗词在格律方面的严格要求,诗人、词人用典时往往言简而义丰。中学生要从这寥寥数语甚至是两三个字中就能判定用典、识别典源并不容易。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重视课文注释的意识。古诗词中的典故,不管是事典还是语典,多与古代文史知识密切相关。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编者煞费苦心地提供了必要的注释。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所选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中前两句为“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这两句乍看明白易懂,平平无奇。可是仔细看课文注释,才发现此句化用了有关陶渊明的典故。课文注释中提到:“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岑参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当时长安已被安禄山叛军攻陷,还未被收复。人在行军途中、身处战乱之时的岑参在这本该登高、饮酒、赏菊的重阳佳节,却无山可登、无酒可饮、无菊可赏,更无人可聚!用典的最高境界是“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岑参此句可谓如此。若非借助注释,学生如何理解这“无人送酒来”里蕴含的惆怅与凄凉?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诗词注释及相关资料追本溯源。针对学生对古诗词知识讲过就忘、识记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记、背”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得。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课本对“子规”的注解是“即布谷鸟,又称‘杜鹃’”。如果学生结合注释再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就能得知有关子规的古代传说。曾经有个名叫杜宇的蜀国国王,在国家覆灭后魂魄不散,化作杜鹃,日夜悲啼,其声犹如“不如归去”。明确了“子规”一词的出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白在诗句中所营造的凄凉哀苦之感。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典故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典故的来源多为历史故事、名人事迹、文学作品及神话传说,涉及民俗、饮食、服饰等多方文化知识。如果缺乏必要的文化素养,学生难以识别典源,更不必提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了。只有在古诗词学习中不断积累,才能做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选入的《登幽州台歌》,课本对“幽州台”的注解是:“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又因燕昭王曾将黄金置于台上招贤纳士,幽州台又被称为“黄金台”“招贤台”。学过这一首诗,再遇到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一句,学生就应明白“黄金台”所指为何。再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洛阳边”中所用到的大雁北归的典故,在王维《使至塞上》“归雁入胡天”一句中也曾出现。又如王维《使至塞上》中“都护在燕然”所涉及的东汉窦宪燕然勒功一事,范仲淹在《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也曾提及。厚积而后薄发,在逐渐积累文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典故时“相逢不相识”的困境也能慢慢解决。
  二、 析典面
  所谓典面,“即指典故的短语化的语言表达形式”。罗积勇在《用典研究》中指出:“引用典故,关键不在于‘引’而在于‘用’,即引来之后是否能为我所用,是否产生了或例证、或比较、或替代的功用。”故而,在识别典源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典面,明白所引典故在具体诗词作品中是何意。
  分析典面必须要借助具体语境。典面所涉及的上下文、诗人所处的时间与空间、诗词作品所展现的情景、诗词作品是否有唱和对象,这些语境因素对典故的使用都存在着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人对典面的解读。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曾写道:“亲射虎,看孙郎”。此处“孙郎”当指三国时期的孙权。作为曾叱咤风云的著名历史人物,孙权经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他的事迹也被其后的文人墨客们反复吟咏。他年少掌兵,继承父兄遗志安定江东,西联蜀汉、北拒曹魏,后又夺荆州、攻石亭,登基称帝。曹操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也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他:“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然而,结合苏轼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具体语境,可知此处“看孙郎”并不是写孙权的这些事迹,而是指孙权乘马射虎一事。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乘马射虎,不料马被虎所伤,孙权以双戟投掷,最终擒获猛虎。苏轼在上阕中用“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等词语极言出猎的盛大场面,又在此处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自己射虎的英勇,更是体现了词人的豪兴与狂劲。
  分析典面还要注意典故的正用与反用。根据诗人、词人用典意图的不同,用典可分为正用、反用。如杜牧在《泊秦淮》中写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引用《玉树后庭花》这一亡国之音委婉地讥讽纵情享乐、不思朝政的统治阶层。这就是所谓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是正用。又如李商隐在《贾生》中所引贾谊之事,则是反用。西汉贾谊被贬长沙的遭遇,一直都被历代文人借用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而李商隐在此诗中反其道而用之,描绘汉文帝召回贾谊于宣室夜谈的情景,“可怜夜半虚前席”展现了汉文帝求贤若渴之态,紧接着的“不問苍生问鬼神”却指出文帝的殷殷垂问,问的不是治国之策,而是鬼神之事!诗人看似轻描淡写之下所隐含的辛辣嘲讽,在分析典面之后便昭然若揭了。   三、 悟典义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指出:“诗写性情,原不专恃数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则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学习古诗词,能做到识别典源、分析典面还不够。只有从诗人、词人所用典故中悟出此中真意、见出作者性情,才能说是读懂了作品。
  体悟典义需要学生学会感同身受,在品味诗词的语言中理解作者情感。如刘禹锡所作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因用典精妙而被后人津津乐道。“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这是为悼念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害的嵇康所作。刘禹锡用此典有何深意?这和唐顺宗年间的“永贞革新”密切相关。当时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锐意进取,力求改变唐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局面。遗憾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不久就宣告失败,革新派成员纷纷被罢遭贬。到刘禹锡作此诗时,王伾早已病死,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死在了柳州。回首世事沧桑,而今已是暮年。再回忆起这些曾意气相投、惺惺相惜的友人,斯人皆成白骨,刘禹锡也只能用“空吟”二字来抒发他的感伤、无奈了吧。再看下半句中的“烂柯人”,指的是晋人王质。《述异记》说他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便在旁观棋。等一局终了,他才发现斧柄已烂。回到家乡,与他同辈之人都已逝去。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难逃被贬命运,辗转于远州、连州、朗州、夔州等地。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6),他已在这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度过了整整二十三年。长期的谪居生活、官场的物是人非,怎能不让他生出恍如隔世之感?“翻似”二字所蕴含的苦涩、落寞是何等的沉重!只有细细推敲词句,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情感,学生才能对作品有深刻的体悟。
  典故,作为蕴藏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作为诗人、词人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对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鉴赏优秀古诗词有着重要的影响。识典源、析典面、悟典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中学生也能将“拦路虎”变成“敲门砖”。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书店,2002:67.
  [2]罗积勇.用典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2-63.
  [3][梁]刘勰.文心雕龙[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14.
  [4][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十)[M].霍松林,胡主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59-61.
  [5]宋峥.巧析典故、一石四鸟——浅谈古诗鉴赏中的“用典”[J].中学语文园地,2011(11):42-43.
  [6]方勇强.古诗用典有讲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7):30.
  作者簡介:
  张榕,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到了一年级才开始阅读启蒙,为时已晚。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前不久,笔者看到一位外公分享的刚读幼儿园的外孙2018年10月份的阅读统计,新书阅读15本,重复阅读24本,其中,数学占比36%,图画书占比28%,科普书占比5%,文学书占比5%,另外,还了8本原版书。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和那些一本书都没有读过的孩子一定有天壤之别,这差别不仅仅指语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大众对绿色环保理念的呼声愈来愈高,这也是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实施的一个重要理念,所以对于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则需要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由此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从而真正地彰显出学科价值。笔者针对此话题,首先探讨了绿色化学的特点及必要性,然后指出基于绿色化学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路径与策略,希望能够为广
摘 要:写日记是为了记载一天中发生的重要事情,其目的是为了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总结,记录自己的情感状态。而数学日记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巩固知识,并且通过这种独特的实践方法,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因而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文章对小学高效使用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日记;实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立意观念,强调学生需要拥有社会发展的学习精神与实践技能。为此,在实际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观念,重视学生发展的综合性。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来讲,图形与几何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图形研究,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故此,文章将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为例,研究与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关键
编者按:  2006年11月23日,一代科学宗师、九三学社前辈邹承鲁院士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邹承鲁是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生物化学领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和杰出的贡献。多年来,邹承鲁院士满腔热情为国家科技政策和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呕心沥血。为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他多次凛然直言,一往无前。他是一位刚直不阿的斗士,他是一位杰出
摘 要: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文明人是教育的主要目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文明人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科目。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去体验、理解、感悟,接受情感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知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文章就这方面的话题结合教学实践做出探讨
摘 要:在现代社会当中,合作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合作学习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合作学习是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能力的崭新方法,能够极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素养的形成,是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支撑。基层幼儿教师为行之有效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高度,有必要深入应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文章将从合作学习角度着手分析,以求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层
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怎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更新传统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与方法、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中特殊的德育功能是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
摘要:幼儿园生成活动是从幼儿主体性出发,强调幼儿是活动生成的主体,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活动生成的必要来源,幼儿与教师的对话是生成活动的必要保障。其建设的核心意义在于幼儿在探究与发现中重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幼儿的主体价值。文章以幼儿园中班“小麦的成长”为例,基于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探索了生成活动的建设。  关键词:幼儿主体性;探索与发现;生成活动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教
摘 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牛津英语(沪教版)尤其是低年级段,教材多处留白,这些留白恰是教材最灵动、最具张力、最有延展性的部分,为教师与教材互动,学生与教材互动,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文章以初中牛津英语(沪教版)为例,探讨如何巧用教材留白,使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自主探究等的有效载体,从而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教材留白;载体;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