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初中数学难度较深,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其内容,导致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让学生不畏惧数学,爱上数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概念界定
本文所提及的“学困生”是这样界定的:“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也就是指其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数学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农村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教师、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学困生的成因就其自身来说,主要由下列因素有关。
(一)小学数学基础差
数学的内容衔接性非常的强,有的学生小学基础差,一些定义和公式都没有掌握,到了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如乘法分配律:(a b)c=ac bc,小学时没有掌握好,初中的因式分解就无从下手了。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没有征服的欲望,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三)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学习被动。
(四)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较为严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关注。教师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学生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消极和被动,从从而导致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五)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幅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首先,通过直观教學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其次,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
(二)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三)融洽师生关系,架设互爱桥梁,夯实感情基础
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指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打击。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教师特殊的关爱和帮助,教师要含蓄和委婉地与他们交心、谈心,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创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心意相通,融洽相处的学习环境。
(四)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所学到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不会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不会灵活的学习。教师应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用简单,有趣,容易记的语言让学生来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以此达到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效果。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取中间;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无解。”在像歌谣似的口诀中,学生很容易就记熟了,掌握了。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容易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根据数学学困生的不同原因做好课后个别指导
转化数学学困生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工作,促使这些学生改变数学学习上的被动状态,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这需要老师在课外多做工作,关键是根据学困生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因为家中无人管理而经常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应该每天检查他的作业,坚持长期督促,不完成就不放过;对于因为小学数学基础差而不能正常学习初中数学的学生,要花时间帮助他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感觉;对于学习态度比较好而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学生,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介绍学习方法,让他们一起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关注学困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就能对学困生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相信经过教师的努力,学困生也会成为理想的好学生。
一、概念界定
本文所提及的“学困生”是这样界定的:“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也就是指其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数学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农村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教师、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学困生的成因就其自身来说,主要由下列因素有关。
(一)小学数学基础差
数学的内容衔接性非常的强,有的学生小学基础差,一些定义和公式都没有掌握,到了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如乘法分配律:(a b)c=ac bc,小学时没有掌握好,初中的因式分解就无从下手了。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没有征服的欲望,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
(三)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学习被动。
(四)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较为严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关注。教师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学生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加消极和被动,从从而导致他们怕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五)缺少成功体验
数学学困生往往怕解题、怕吃苦、怕动脑筋,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幅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严重的自我否定观,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首先,通过直观教學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其次,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
(二)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三)融洽师生关系,架设互爱桥梁,夯实感情基础
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指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打击。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教师特殊的关爱和帮助,教师要含蓄和委婉地与他们交心、谈心,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创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心意相通,融洽相处的学习环境。
(四)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所学到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不会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不会灵活的学习。教师应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用简单,有趣,容易记的语言让学生来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以此达到让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效果。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取中间;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无解。”在像歌谣似的口诀中,学生很容易就记熟了,掌握了。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中,容易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根据数学学困生的不同原因做好课后个别指导
转化数学学困生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工作,促使这些学生改变数学学习上的被动状态,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这需要老师在课外多做工作,关键是根据学困生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因为家中无人管理而经常不能按照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应该每天检查他的作业,坚持长期督促,不完成就不放过;对于因为小学数学基础差而不能正常学习初中数学的学生,要花时间帮助他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感觉;对于学习态度比较好而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学生,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还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介绍学习方法,让他们一起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关注学困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就能对学困生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相信经过教师的努力,学困生也会成为理想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