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面对许多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堪忧的现状,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要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关的利用小学品德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发挥小学品德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效。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动手能力;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背景
  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下,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知识与实践脱轨,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桎梏,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
  其次,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调剂下,课程结构单一,知识体系相对封闭,较难反映现代社会、当今科技的发展方向,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为了掌握知识死记硬背,教师则实行题海战术,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十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看重课堂的统一管理,使得所教课程与当下的发展形势、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相违背。种种现象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催生了新的课程理念。
  二、新品德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这就决定了其在教育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次教育变革,必然要涉及课程领域的革新,首先从课程入手来加以建设,而品德课程的变革与人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的课程改革必然要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反映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哲学理念,受哲学的引导与支配。从某种特定意义上讲,课程改革体现着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哲学精神的向往、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因为课程的改革要与时俱 进,它离不开对原有体系的批判、否定、提升和超越。品德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生活是品德教学的源头活水,也是品德教学真实的教科书。品德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生活,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源头活水”,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新课标下师生在思想与教学方式上需转变
  新课标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些教学方式的转变,慢慢地为教师和学生所熟悉并喜欢。在品德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等活动中体会品德思想,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可近年来,笔者发现教师在品德课堂上创设了很多活动,学生把活动当成游戏,并没有得到思想上的觉悟或升华。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转变的。
  品德学科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善于思考的习惯、主动参与的习惯、大声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以及其他基本常规等。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善于思考。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有可能产生和形成各自的想法、见解和创意,生生和师生之间才有交流、有碰撞、有生成、有发现。如上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公开课只看学生不看书本的现象,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没有讲解的情况下,静静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质疑解疑。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的、有个性的学习,为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要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在平时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听评课活动中发现,许多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几乎流于形式,还是教师以教为主,学生听课、训练、完成作业等机械训练的形式落实教学目标,这样就会导致“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教得死板,学生学得困难,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更需要生活化
  前文提到,品德课程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生活是品德教学的源头活水,也是品德教学真实的教科书。品德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生活,及时捕捉到生活中的“源头活水”,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的过分疼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动手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生活价值。如:二年级下册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中的“动手动脑变废为宝”,通过一些手工制作,主要使用纸、固体胶、刻刀、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一些家务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笔者作为品德科教师,始终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为主要形式,创造公平、合理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共同实践。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传授指导,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评选,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快乐,继而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品德课程需要精心设计及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坚持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由此看来,教师在开展教學活动时,需将以下三方面设计好。
  1.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研读好《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不只是为教师提供对教材的本源性解读,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撑与引领。上好一门课,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材的内容是什么,有着怎样的设计意图,还需要了解本课程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完善学生的素养。   做好本课的学生调查。现在科技日新月异,教师不再局限于教材的研读,还需要研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每上一节课前,通过微信的调查问卷或者其他软件进行调查,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 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并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上好品德课,教师最终的目标肯定是让学生喜欢、有收获。为了摆脱枯燥的说教,让品德课程成为学生所喜欢的科目,教师需要从外在的教学形式、教学语言等向接近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将教学内容层层研读,找到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品德课堂的教学趋向话题小、内容实、方法活、思路新,着力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通过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增强课堂的实效。如,一年级上册《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笔者抓住课本上第14页的三幅插图,分别从生活中、在活动、劳动中以及在学习中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并深挖。比如,在活动中的某幅图,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引导学生去想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找原因。并想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自己在活动中的小马虎,也自然而然地愿意分享出来。
  3. 灵活处理课堂生成,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评价分析,是教学体系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评教”和“评学”是教学评价的两个重点内容。教学评价尤其突出表现在课堂的生成上。如果说精心预设需要教师全面的学科素養,那么精彩的生成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与机智。如,在《不做小马虎》课前准备中,虽然笔者做了很多的教学预设,可当笔者正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连续两天都忘记刷牙了。”听后,笔者草草地教育了几句便转入设定的环节。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笔者需要好好把握这个学生的提问,追问一下他的同桌,并教育好全班学生。及时地捕捉课堂生成,往往比预设的环节更精彩。
  通过课堂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突破小学品德中要求“引入生活资源,结合生活学习”的难点,推动小学品德的持续发展,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宗红.谈品德课堂教学中游戏设计与生活衔接的三个维度[J].吉林教育,2015(28).
  [2]沈莉.浅论品德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31).
  [3]刘连波.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分析[J].高考(综合版),2015(10).
其他文献
摘要:辩论是一项可以提高思辨能力、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的活动.,文章从“巧妙设计辩论主题”和“有效实施辩论活动”两大方面,探究辩论活动主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辩论活动;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辩论”这种能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的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拓宽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从
【摘 要】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课堂实效、优化课堂作业的设计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课后“零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零作业;课堂改革  过重的课外作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当前,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委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减少课外作业,增强课堂练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近几年,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既要求算得正确且迅速,又应该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近几年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计算错误颇多,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剖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就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提出对策。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策略  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然而在近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为例,从整合资源、研出重点、研出个性、研出情感这几个方面探寻在“研学后教”的课改理念下,如何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学后教”;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经典的文言文值得学生去背诵。但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艰涩难懂的。因此,教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要提高小学生的背诵效率,首先要教会学生背诵的方法,使其掌握“理解文意——深入想象——浅尝背诵”的背诵技巧;其次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最后要根据遗忘规律,帮助学生巩固背诵成果。  【关键
爱,能使丑陋变美好,能让肮脏变洁净,能让你变得高尚伟大,也能使你帮助他人焕然一新,变得纯洁高尚。没有爱,便无法让无数世人受到震撼和影响;只有爱,才能让我们挖掘出自身人性之美,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能找到最好的自己。  教学相长,做教师也是如此。在对学生的关注和教育当中,在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同时,身为教师的你也在不断提升、成长。这都源于一个字——爱。爱是什么?爱,是真诚,是信任,是尊敬,是关怀,是包
【摘 要】小学教育是孩子自身素质培养和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倡导“因材施教、全面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项教学环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新课程教育下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团结协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为社会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广州市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索和总
【摘 要】绘本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口语化的语言和鲜明的主题吸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情节简单却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以生动有趣的故事阐述了深刻的道理。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儿童心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教学环境及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聆听训练;专业培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在艺术教育中,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的形式
【摘 要】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的习性。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本文结合行为导向卡的应用,浅谈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行为导向卡;应用策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