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当前新的教学形式下,急需转变以往单向性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创设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的情境或联系,以启发、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以生为本;建构主义;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经验出发,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这与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谋而合。
二、目标定位
1.初步认识“蜻、蜓、蝴、蚯、蚓”等14个生字,认识“虫”字旁,会写“蚂、蚁”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三、案例描述
(一)教学片断——启发提问,引导观察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另外,本文是描写小昆虫的儿歌,因而本课要认识的字大多数都带有虫字旁。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引导发现声旁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除了“虫”字旁,你还发现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若学生一时没想出来,可以拿出一张生字卡片,如“蜻”,用手遮挡“虫”字旁,以作提示。)
生:去掉“虫”字旁,這个字还读“qīng”。
生:这个字的读音和右半边的读音是一样的。
师:这些字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除“蜻”以外的其他生字。)
生:我找到了,“蝴”也有这个特点。
……
师:(小结)这些生字中,左边的“虫”字旁代表它们的意思,叫“形旁”(生齐读);右半边代表它们的读音,叫“声旁”(生齐读),合起来就叫作“形声字”。
师:(拓展)这种新的识字方法就叫作“形声字识字法”。中国汉字可真有趣,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就能认识很多字。不信,我们来试试。(PPT出示:“蚊子”“蚜虫”“蜈蚣”)
(生根据形声字特点猜猜“蚊”“蚜”“蜈蚣”的读音。)
师:(拓展)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吗?
生:蝇、蝉、螳、螂、蚱、蜢……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仅学会了带虫字旁的形声字,还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去识字!
(二)教学片断二——层层递进,渗透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而,在这首儿歌的教学中,笔者除了让学生感受儿歌清晰明快的节奏之外,还尝试让他们从句式方面进一步理解课文。
再读课文。(出示插图)
师:这么美丽的夏天,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呢?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吧。生:有感情地齐读儿歌。师:(PPT出示儿歌第一句)指名读。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黑板上贴词条“谁在( )干什么”)生:蜻蜓在(半空)展翅飞。生:蝴蝶在(花间)捉迷藏。
小组合作学习
师:现在,请你们4人小组合作,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面两句话。要求:1.说说“谁在( )干什么”;2.用有感情朗读、表演读等方式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3.小组展示。
小组代表汇报:后面两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你们小组来展示。
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之后,对句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这里的句式练习对于他们是可接受的,并且加深了他们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新课标重要的理念,在开始的引导后,笔者开始放手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学习。这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在无形中强化了基本技能训练。
(三)教学片断三——自主创新,发展语言
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都是教师需要把握的重点。
自主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小昆虫玩得真开心,其他几位小伙伴可羡慕啦!看,它们也想和我们一起玩。(PPT分别出示蜜蜂、松鼠、兔子和小鱼图片)师:请你当当小诗人,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编一编儿歌。生:(回答)。师:呀,我们班的小诗人真厉害,这么快就编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赶快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自编儿歌)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为孩子们设置了创造的情境。从最后学生自编的儿歌来看,课文的语言已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并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启发着他们走出课堂,去大自然中学习语文。
四、教学反思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因此应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点点滴滴。但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正如弗兰西斯·富勒所说,关注的更多是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而非把学生当作关注的核心。这种局限性在笔者的课堂中也有所体现,如在创编儿歌时,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语言转化为笔者自己的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定会引以为戒,建构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编辑:陈岑)
【关键词】以生为本;建构主义;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经验出发,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这与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谋而合。
二、目标定位
1.初步认识“蜻、蜓、蝴、蚯、蚓”等14个生字,认识“虫”字旁,会写“蚂、蚁”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三、案例描述
(一)教学片断——启发提问,引导观察
识字写字是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另外,本文是描写小昆虫的儿歌,因而本课要认识的字大多数都带有虫字旁。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引导发现声旁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除了“虫”字旁,你还发现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若学生一时没想出来,可以拿出一张生字卡片,如“蜻”,用手遮挡“虫”字旁,以作提示。)
生:去掉“虫”字旁,這个字还读“qīng”。
生:这个字的读音和右半边的读音是一样的。
师:这些字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除“蜻”以外的其他生字。)
生:我找到了,“蝴”也有这个特点。
……
师:(小结)这些生字中,左边的“虫”字旁代表它们的意思,叫“形旁”(生齐读);右半边代表它们的读音,叫“声旁”(生齐读),合起来就叫作“形声字”。
师:(拓展)这种新的识字方法就叫作“形声字识字法”。中国汉字可真有趣,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就能认识很多字。不信,我们来试试。(PPT出示:“蚊子”“蚜虫”“蜈蚣”)
(生根据形声字特点猜猜“蚊”“蚜”“蜈蚣”的读音。)
师:(拓展)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形声字吗?
生:蝇、蝉、螳、螂、蚱、蜢……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仅学会了带虫字旁的形声字,还学会了用这种方法去识字!
(二)教学片断二——层层递进,渗透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而,在这首儿歌的教学中,笔者除了让学生感受儿歌清晰明快的节奏之外,还尝试让他们从句式方面进一步理解课文。
再读课文。(出示插图)
师:这么美丽的夏天,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呢?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吧。生:有感情地齐读儿歌。师:(PPT出示儿歌第一句)指名读。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黑板上贴词条“谁在( )干什么”)生:蜻蜓在(半空)展翅飞。生:蝴蝶在(花间)捉迷藏。
小组合作学习
师:现在,请你们4人小组合作,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下面两句话。要求:1.说说“谁在( )干什么”;2.用有感情朗读、表演读等方式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3.小组展示。
小组代表汇报:后面两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请你们小组来展示。
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之后,对句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这里的句式练习对于他们是可接受的,并且加深了他们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新课标重要的理念,在开始的引导后,笔者开始放手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去学习。这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在无形中强化了基本技能训练。
(三)教学片断三——自主创新,发展语言
语文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都是教师需要把握的重点。
自主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小昆虫玩得真开心,其他几位小伙伴可羡慕啦!看,它们也想和我们一起玩。(PPT分别出示蜜蜂、松鼠、兔子和小鱼图片)师:请你当当小诗人,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编一编儿歌。生:(回答)。师:呀,我们班的小诗人真厉害,这么快就编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赶快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自编儿歌)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为孩子们设置了创造的情境。从最后学生自编的儿歌来看,课文的语言已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并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启发着他们走出课堂,去大自然中学习语文。
四、教学反思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因此应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点点滴滴。但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正如弗兰西斯·富勒所说,关注的更多是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而非把学生当作关注的核心。这种局限性在笔者的课堂中也有所体现,如在创编儿歌时,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语言转化为笔者自己的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定会引以为戒,建构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