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简单应用题教学又是整个简单应用题教学的启蒙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表述应用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量之间关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对这个阶段的教学,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重视语言训练,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埋下“伏笔”
  应用题的教学是在认识数学和简单计算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的,为此应用题的教学要提早起步,要和认数、计算齐头并进,不妨在进行看图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依照课本上的图画进行说话训练。为了让学生能够早一点接触到简单应用题,我在教学数字的认识时,有意识地从培养学生说一句话到说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认识“1”时,我引导学生看图、看教具,或者联系儿童生活用“1”说一句完整的话。认识“2”时,我通过自己的演示和启发,让学生回答:“老师左手拿了几支粉笔?右手拿了几支粉笔?两手一共拿了几支粉笔?”鼓励学生把这三句问答得连成一小段话:“老师左手了1支粉笔,右手拿了1支粉笔,一共拿了2支粉笔。”这样,学生说出了三句完整的话。到学习“5”的组成时,就可以把三句话改成问话形式。如:“草地上有3头牛,又跑来2头,一共是几头牛?”我及时鼓励学生像老师那样也编一道应用题,让其他小朋友帮忙计算。在讲“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3-3”、“2-2”、“1-1”分别说一件事。有的学生说:“我有3个本子,用去了3个,还有几个本子?”有的说:“妈妈给我2个苹果,我吃了2个,还剩几个?”有的说:“我有1支铅笔,借给小朋友1支,还有几支铅笔?”……至此,学生们虽然还不知识“应用题”为何物,却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图画、实物,经过说话练习,感知到了应用题的初步形式,完成了应用题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
  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
  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时,我教给学生正确地使用常见的单位名称。我告诉学生:鸟是论只的,所以鸟的单位名称是“只”;苹果是论个数的,所以苹果的单位名称是“个”;牛是论头的,所以牛的单位名称是“头”,等等。在进行带图的式题计算时,指导学生正确叙述题意和使用单位名称。这些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条件和问题的教学则放在20以内图表应用题的学习当中。我通过讲题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第一句告诉我们:“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第二行告诉我们:“又飞来了7只”。第三句让学生算一算“一共是()只”。( )在这里表示不知道,可以读作“几”或“多少”。这道应用题如果不知道原来小鸟的只数和又飞来小鸟的只数,就没有办法算出一共是几只,所以“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和“又飞来7只”,这两句话是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鸟”的“条件”,“一共是几只”,是题中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当我们在括号内填上数字时,就形成了我们的回答,即“答案”。然后进行由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老师答”的练习。从而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初步掌握口答形式,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说出计算的道理。通过以后图表应用题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为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解题的一般步骤,注重分析数量关系
  1、读题。开始,我教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要求做到不掉字,不加字,不读错字,进而要求学生读出语气,并在读题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如:小明家有8只山羊,9只绵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2、说题。在读题的基础上我培养学生说“题意”。因为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思考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于外部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
  学生开始说的时候,只会照题一字不漏地念,或者照着老师的话说。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逐步就会用自己的话去说了。照这样坚持训练下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3、想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从简单应用题的分析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分析应用题中潜伏着的条件,易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量关系,还培养了学生综合和分析的思维能力。如:草地上有5只白羊和9只黑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我让学生读题后,默记题中的内容,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草地上有几种颜色的羊?黑羊有几只?白羊有几只?然后有意识地引导用综合法进行分析,达到一般学生都能说出是把白羊的只数黑羊的只数合在一起,就是草地上一共有的羊。根据白羊5只、黑羊9只这两个已知条件,就可以求出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算式是5+9=14(只)。计算以后让学生想一想:“知道了白羊的只数和黑羊的只数,可以算出什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数量关系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重视规律的总结,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比如在讲了一些简单的加法应用题后,我让学生找这些应用题在语句使用上的共同之处。经过多次比较,学生们发现,这些加法应用题的“问题”中都有一个共同词“一共”。因此,学生们在自编应用题时,只要是加法应用题,总不忘带上“一共”一词;在做加法应用题时,当看到“一共”这个词时,便想到用加法。同样,学生通过比较一些简单的减法应用题的语言后,也发现这些应用题的问题中有一个共同字“还”。因此,学生们自编应用题时,只要是减法,总不忘带上“还”字;当看到有“还”的“问题”时,便知此应用题用减法。规律的发现,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更足,兴趣更浓。
  总之,在数学过程中,我们重视简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实现向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为学生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高阳路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这个基本目标中,读的训练应当处于重要地位。通过读的训练,尤其是诵读训练,使学生达到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尤其是孩子
美术学科是以感染、陶冶人的情感为主的学科,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发挥学科本身的魅力,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或技术,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启迪心智。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设计教学策略。美术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技能、技巧,教师都要通过示范演示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细化演示过程,解决绘画技能中的难点,才能突显有效教学,培养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学问。那么,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创新思想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特殊的创造性工作。要使教育取得成功,教师必须要勇于打破常规,甘于突破束缚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宋代大教育家朱熹也提出了“时习旧闻,而每有所得”的主张。而当今社会,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大潮,时代需要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不断自我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迁移规律,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本人就数学教
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由衷的热爱。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上述特点,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阅读教学设计应以语言交流活动为主  语言交流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训练则是促进语言交流的手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学活动虽能体现语言训练,但方法不灵活,
数学新课标强调:小学生应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自学能力。而自学离不开阅读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数学阅读作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脑动手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数学阅读”也是达成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课程》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诚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学龄初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及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有着显著地不同,存在着课业负担、纪律约、习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