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路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培育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综合素养,以此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提出新的策略与方法,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重心,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渗透内容,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学生需要提升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政治认同、法制观念、文化自信等多个方面,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素养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思路与渗透途径,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完整构建。
   一、优化课前导入,塑造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首要素养内容,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并在独立思想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社会中获取更好的评价,具备与他人友善交往的能力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导入的环节,利用趣味案例或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在案例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而规范自身的思想与行为。
   例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趣味化的导入环节。首先,我在网络中搜集了大量人们违反规则的搞笑视频,并且进行剪辑后作为课前导入的情境案例。其次,在课上将试听文件播放,在引起学生“哄堂大笑”的同时,我从中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引导,案例中一个年轻人骑自行车等红灯过马路,但是却越过了线,有记者对其进行采访,质问其为何在等红灯时越过白线,然而该年轻人却回复“因为我要闯红灯啊”。这样的案例虽然令人哭笑不得,但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回答呢?有的学生选择退回线后,有的学生选择承认错误,而这时我便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没有人采访,你们还会退回去吗?在这样的提问下,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不僅认识到了规则并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道理,更从中吸取了深刻教训,成为塑造道德品质的重要过程。
   二、创设真实情境,强化政治认同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政治认同是最关键的核心素养内容,是建立正确政治观念的根基所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各种制度与政策,并由此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形成意识形态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认同意识。
   例如,在学习“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对比情境。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觉醒年代》《大江大河》等影视剧的剪辑片段,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民生状态,以此了解中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其次,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与影视作品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以此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变化,进而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树立政治认同观念的目的。
   三、开展课堂活动,践行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素养内容,是当前法治社会建设中必须强化的观念与思想,教师应当借助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近距离了解法治社会与法律规范,能够懂法、守法,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例如,在学习“民主与法治”这一章节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的活动。首先,我利用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法庭的运作流程与基本规范;其次,以实际案例为引导,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不同的角色,通过查找相关的法律条文,完成模拟法庭的流程演示与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法律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让学生真正践行法治观念,并能够将法律作为基本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运用网络媒体,建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也是当下社会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也要积极渗透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彰显我国文化的多样化、丰富性与高品质。例如在学习“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课中,我就利用网络媒体为学生展现了我国各个地区与民族的独有文化,比如西藏地区的唐卡艺术、维吾尔族的舞蹈、蒙古族的呼麦等,通过新媒体的视听效果与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与印象。在课后我还为学生布置了作业,通过拍摄短视频或Vlog的方式记录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上传至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真正建立起大国应有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渗透与培育的关键内容,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积极把握课前导入、情境创设、活动设计以及课后作业等渗透路径,将道德品质、政治认同、法制观念、文化自信等学科素养进行全面渗透,以此塑造素养健全、能力突出、思想卓越、行为规范的高素质学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人才基石。
   参考文献:
   [1]刘文娟.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J].知识文库,2021(7):151-152.
   [2]代清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核心素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11):31.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中间环节,将教育观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学实践连接在一起,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初中化学开展的探究性实验是一个具备逻辑性和严谨性的过程,而创新恰如其分地为其注入了新的灵魂和生命力。李政道曾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由此可见正视现状的重要性。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注重创新,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初中化学探究实验,
摘 要:九年级化学是初中化学课堂的最终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助力学生基础知识储备的增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素养,用于为其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着手分析,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课堂;德育   化学课程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成为开展德育的载体,采取科学、合理的渗透融合
摘 要:结合核心素养,开发适合学生的班本教育课程,是拉近师生关系,让教育教学在学生身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更是素质教育理念下让教育教学全面、优质地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班本;课程开发;策略   班本教育课程是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班级文化、学生情况,从学生发展、教育教学需要出发,开发研究的更适合班级学生的课程。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更有针对性、预见性,使教育更加
摘 要:通过论述开展指向内生力提升的主要方式,分析高中生涯发展辅导实践效果,促进学生夯实终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思考发展方向,有效做出人生选择,切实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指向内生力;普通高中;生涯发展   高中学生基本处于生涯探索时期,主要面临各类涉及毕生职业发展,同时与此年龄段特别相关的基础任务,需要积极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效做出人生选择。因此开展指向内生力提升的
摘 要:物理知识重在解释世间万物运作的原理,因此物理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劳动过程。初中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如何将来源于生活的这些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劳动教育中,这是在“德智体美劳”情境下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提取一些物理问题,并能用数学思维解决这些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动手能力及对各学科的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
在现代社会,学校在提倡耕读时,需要基于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确保体力劳动能够有效结合脑力劳动,使学生实现学科学习和劳动教育有效结合,进而使其教育工作
摘 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高效多元化融合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迫在眉睫,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实践难题。就二者的不同之处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通过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探究促使一种多模态、多线路混合的新模式教学形态出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线上教育;线下教育;化学;多元化融合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紧密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里,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环节,生物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结合生活事物,渗透生命观念;鼓励自主实验,锻炼科学思维;注重兴趣引导,鼓励科学探究;讨论现实问题,贯彻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生物实验;核心素养;初中生物;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
摘 要:首先阐释微课与数学认知的契合度分析,以此确定研究起点;接着从微课是学生认知的风向标、微课是学生认知的加速器等两个角度深入阐述微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探究;最后简述微课应用于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下,数学教师纷纷致力于教学资源的创新探究中,积极谋求高中生数学学习、快乐交互、自主成长的科学途径。在此过程中,微课犹如一支“轻骑兵”在
摘 要:新时期,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艺术素质测评引入音乐教学当中,推动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简述了初中音乐教学运用艺术素质测评的原则,探究了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主要包括运用传统答题方式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注重引入创造力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加强谈话形式进行艺术素质测评。   关键词:艺术素质测评;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音乐逐渐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