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管理工作几年来,我们注意到有些教干走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的工作就大有起色,当然也有相反的例证。我们对这些教干进行了归类与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学校工作绩效与声誉的诸多因素中,除了经济基础、学校布局、地理位置、师资力量、教干基础素质等客观因素外,教干管理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管理策略更有利于学校工作,更能做出绩效呢?
一、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及教干扮演的角色
(一)几种主要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依照权力的离散程度可以将管理的基本策略分为五种,即:
1.剥削式集权管理——专权且强制,与下属关系紧张。这种管理策略主要特征是权力集中于一人身上,下属无任何发言权,主要教干与下属之间互不信任。
2.慈善式集权管理——专权而温和,与下属关系较好。权力控制在主要教干身上,但授予下属部分权力。主要教干对下属态度比较和气,与教师有一些沟通。但停留在表面上。领导人对所属成员并没有信任。所属成员对领导人则心存畏惧,所以工作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3.协商式民主管理——分权而温和,与下属关系亲密。主要教干控制权力,授予下属部分权力,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决策权虽然在主要教干身上,但是能充分听取下属意见,并在取得下属同意后,再作决定。领导人与下级沟通程度比较深,彼此都有一定的信任,在执行决策时,能获得一定的支持。
4.参与式民主管理——分权而放手,与下属关系紧密。让下属充分参与管理,上下级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下级充分信任,并且建立一定的友谊。按分工授权的原则,在规定范围内,下属有自行决策权。教干可以根据单位目标的要求,向下级提出具体目标,不过多地干涉下属,而是给他们予支持。
5.放任式分权管理——分权且放任,与下属关系无序。权利分散到每个成员的手中或者过分集中于少数下属手中,过分强调平等,过分依靠人际关系,各人自行其是,缺乏组织与协调,主要教干的影响力丧失殆尽,无法完成单位目标。
从以上可以看出:五种基本的管理策略都有各自局限性,集权式管理尽管可能工作效率较高,但干群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师生的发展,不是可以长时间采用的策略;而分权式管理尽管千群关系良好,但有时缺乏有效约束,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特别是第一和第五种策略更是走向了极端,直接影响着工作目标的达成。
(二)当前教干选择管理策略的主要
倾向及其扮演的角色
当前教干选择的管理策略主要倾向于集权式管理,也有少数管理者采用了放任式管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警察型角色:像看犯人一样对待同志,整天挑别人的毛病,使得被管理者天天如履薄冰、提心吊胆,精神紧张到了极点;有些被管者则直接与其对抗,管理者与被管者之间关系紧张。
2.保姆型角色:像保姆一样对待被管理者,时时处处不放心,别人干的事没有一件是他满意的,弄得下属只有服从,毫无积极性可言,管理者整天被琐事缠身,疲劳至极,但不出成果。
3.朋友型角色:对待下属如同对自己的朋友般亲密,希望完全用友好的关系实现管理目标。
4.路人型角色:即放任型管理者。管理者忘了自己的社会职责,过于放权给下属,对单位的事情听之任之,不加约束,企图完全依靠下属的自觉性来进行管理。
这些角色不能够真正满足学校管理的需要,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导致了当前学校管理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管理思路的“散”:工作随意性大,想到哪里,干到哪里,无计划性,不能持之以恒,效率低下:管理方法的“乏”:管理方法少而简单,除了奖惩,其他什么方法也懒得学习,懒得用;管理态度的“滑”:整天无所事事,东跑西颠,忙于应付,工作不深入实际,不能持之以恒;管理作风的“横”:由于过度的集权,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视单位是自己的,为了取得所谓的业绩,不择手段,不惜牺牲教师的尊严、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理念的“迷”:过分相信权利,盯住每一点权利,下属每得到一点利益,不管是应该的还是不应该的都要付出一定代价。导致下属只能是阳奉阴违,应付了事。
以上现象的存在与管理策略的运用有关,是导致学校工作绩效性差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管理策略才能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呢?
二、给小学教干的建议——选择有效的管理策略
我们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与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参与 规范”的管理策略。
(一)“参与 规范”式管理策略的几个要点
1.这种管理策略的运用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
2.“参与”即是让大家(多数人)来参与管理与决策。被尊重、被关心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要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必须让被管者充分参与。
3.“规范”即根据上级要求与教育的客观规律,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4.“参与 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二)在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这种策略并非绝对放权,而是管理者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保留着对重大问题的处置权,其他权利则根据职责分授给下属,并充分尊重下属的自主权,不到万不得已,不采用否决权。
2.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重视情感效应下形成良好的透明的人际关系。只有在主要领导真情投入、相信下属、尊重下属、关心群众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被管理者真正参与;厉言厉色下的冷漠的人际关系,必将导致假参与。
3.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和严肃的纪律作保证,防止导致放任式管理,保证工作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管理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是由个人的年龄、个性、经历、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决定的,想一时改变,可能是痛苦的事,但我们必须改变或至少是改善。
一、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及教干扮演的角色
(一)几种主要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依照权力的离散程度可以将管理的基本策略分为五种,即:
1.剥削式集权管理——专权且强制,与下属关系紧张。这种管理策略主要特征是权力集中于一人身上,下属无任何发言权,主要教干与下属之间互不信任。
2.慈善式集权管理——专权而温和,与下属关系较好。权力控制在主要教干身上,但授予下属部分权力。主要教干对下属态度比较和气,与教师有一些沟通。但停留在表面上。领导人对所属成员并没有信任。所属成员对领导人则心存畏惧,所以工作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3.协商式民主管理——分权而温和,与下属关系亲密。主要教干控制权力,授予下属部分权力,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决策权虽然在主要教干身上,但是能充分听取下属意见,并在取得下属同意后,再作决定。领导人与下级沟通程度比较深,彼此都有一定的信任,在执行决策时,能获得一定的支持。
4.参与式民主管理——分权而放手,与下属关系紧密。让下属充分参与管理,上下级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下级充分信任,并且建立一定的友谊。按分工授权的原则,在规定范围内,下属有自行决策权。教干可以根据单位目标的要求,向下级提出具体目标,不过多地干涉下属,而是给他们予支持。
5.放任式分权管理——分权且放任,与下属关系无序。权利分散到每个成员的手中或者过分集中于少数下属手中,过分强调平等,过分依靠人际关系,各人自行其是,缺乏组织与协调,主要教干的影响力丧失殆尽,无法完成单位目标。
从以上可以看出:五种基本的管理策略都有各自局限性,集权式管理尽管可能工作效率较高,但干群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利于师生的发展,不是可以长时间采用的策略;而分权式管理尽管千群关系良好,但有时缺乏有效约束,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特别是第一和第五种策略更是走向了极端,直接影响着工作目标的达成。
(二)当前教干选择管理策略的主要
倾向及其扮演的角色
当前教干选择的管理策略主要倾向于集权式管理,也有少数管理者采用了放任式管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警察型角色:像看犯人一样对待同志,整天挑别人的毛病,使得被管理者天天如履薄冰、提心吊胆,精神紧张到了极点;有些被管者则直接与其对抗,管理者与被管者之间关系紧张。
2.保姆型角色:像保姆一样对待被管理者,时时处处不放心,别人干的事没有一件是他满意的,弄得下属只有服从,毫无积极性可言,管理者整天被琐事缠身,疲劳至极,但不出成果。
3.朋友型角色:对待下属如同对自己的朋友般亲密,希望完全用友好的关系实现管理目标。
4.路人型角色:即放任型管理者。管理者忘了自己的社会职责,过于放权给下属,对单位的事情听之任之,不加约束,企图完全依靠下属的自觉性来进行管理。
这些角色不能够真正满足学校管理的需要,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导致了当前学校管理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管理思路的“散”:工作随意性大,想到哪里,干到哪里,无计划性,不能持之以恒,效率低下:管理方法的“乏”:管理方法少而简单,除了奖惩,其他什么方法也懒得学习,懒得用;管理态度的“滑”:整天无所事事,东跑西颠,忙于应付,工作不深入实际,不能持之以恒;管理作风的“横”:由于过度的集权,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视单位是自己的,为了取得所谓的业绩,不择手段,不惜牺牲教师的尊严、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理念的“迷”:过分相信权利,盯住每一点权利,下属每得到一点利益,不管是应该的还是不应该的都要付出一定代价。导致下属只能是阳奉阴违,应付了事。
以上现象的存在与管理策略的运用有关,是导致学校工作绩效性差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管理策略才能适合当今教育的发展呢?
二、给小学教干的建议——选择有效的管理策略
我们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与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参与 规范”的管理策略。
(一)“参与 规范”式管理策略的几个要点
1.这种管理策略的运用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
2.“参与”即是让大家(多数人)来参与管理与决策。被尊重、被关心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要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必须让被管者充分参与。
3.“规范”即根据上级要求与教育的客观规律,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4.“参与 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二)在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这种策略并非绝对放权,而是管理者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保留着对重大问题的处置权,其他权利则根据职责分授给下属,并充分尊重下属的自主权,不到万不得已,不采用否决权。
2.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重视情感效应下形成良好的透明的人际关系。只有在主要领导真情投入、相信下属、尊重下属、关心群众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被管理者真正参与;厉言厉色下的冷漠的人际关系,必将导致假参与。
3.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和严肃的纪律作保证,防止导致放任式管理,保证工作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管理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是由个人的年龄、个性、经历、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决定的,想一时改变,可能是痛苦的事,但我们必须改变或至少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