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養成为基础教育模式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落实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基础条件。基于此,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几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建议,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一、前言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中,通过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强化,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中,很多教育者过于看重考试分数,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由教育者来安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压抑。
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育者主要担任的是课堂引导和组织角色,而学生则应当是课程主体。教育者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后续的高难度课程打好基础。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育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出现有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重点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将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强化设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事实上,对学生来说,教育者才是他们主要的学习目标。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之情,教育者则要从自身做起,在新课程开始之前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丰富教学资源,打造出更具趣味化和灵活化的历史课堂。
例如,在教授“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时,此堂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文艺复兴的兴起时间、地点以及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并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对全人类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怎样的推动性意义。新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以及本质。在正式开始课程之前,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佛罗伦萨的视频,其中记录了佛罗伦萨的生活环境、人文特点以及人们的工作状态等,随后再向学生展示一组《威尼斯商人》的电影剧照,让学生自行带入剧照中的主人公,让他们尝试理解本文所要传递出的真实含义,以此来激发出他们对历史课程的探究兴趣。
三、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育者需要尽快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来进一步细化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结构,在其中合理引入符合初中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最后,教育者要持续完善和创新初中历史的教学体系,在其中引入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自觉强化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这一课时,教育者则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布置以下几项明确的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其中包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以及《农政全书》等;(2)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了解明朝时期建筑以及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总结出明朝科技的发展特征,并尝试利用唯物史观和史料证实的方式来自行解决这一时期中所呈现出的历史问题。当学习目标顺利完成后,教育者则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此堂课程中所学习到的人物以及相关事迹来进行总结,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尝试理解这些伟大科学家所产生的个人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四、夯实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
想要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者则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着重强化他们的时空观念。随着学生历史知识以及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在随之提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更加成熟且立体化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教授“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已经了解到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中,历代先人都为此奋斗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自洋务运动起,国人开始积极学习来自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阻碍,最终的结局也令人失望。与此同时,甲午中日战争终于爆发,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读书人正在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旦夕之间,不惜牺牲生命而向皇上大胆上书,“公车上书”事件正式开始,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当学生掌握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之后,将对戊戌变法的真实意义产生更加深刻且准确的理解。唯有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才能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清整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人物,区分出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区别,以此来强化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核心素养的强化逐渐被广大初中历史教育者所关注,教育者也在尝试运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初中历史课程的单一化的教学结构会得以改变,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为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建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7(4):66-67.
[2]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124-125.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一、前言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中,通过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强化,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中,很多教育者过于看重考试分数,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由教育者来安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压抑。
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育者主要担任的是课堂引导和组织角色,而学生则应当是课程主体。教育者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后续的高难度课程打好基础。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育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出现有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重点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将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强化设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事实上,对学生来说,教育者才是他们主要的学习目标。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之情,教育者则要从自身做起,在新课程开始之前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来丰富教学资源,打造出更具趣味化和灵活化的历史课堂。
例如,在教授“文艺复兴运动”这一课时,此堂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文艺复兴的兴起时间、地点以及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并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对全人类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怎样的推动性意义。新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以及本质。在正式开始课程之前,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段佛罗伦萨的视频,其中记录了佛罗伦萨的生活环境、人文特点以及人们的工作状态等,随后再向学生展示一组《威尼斯商人》的电影剧照,让学生自行带入剧照中的主人公,让他们尝试理解本文所要传递出的真实含义,以此来激发出他们对历史课程的探究兴趣。
三、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育者需要尽快树立起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来进一步细化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结构,在其中合理引入符合初中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最后,教育者要持续完善和创新初中历史的教学体系,在其中引入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自觉强化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这一课时,教育者则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布置以下几项明确的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其中包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以及《农政全书》等;(2)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了解明朝时期建筑以及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总结出明朝科技的发展特征,并尝试利用唯物史观和史料证实的方式来自行解决这一时期中所呈现出的历史问题。当学习目标顺利完成后,教育者则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此堂课程中所学习到的人物以及相关事迹来进行总结,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尝试理解这些伟大科学家所产生的个人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四、夯实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
想要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者则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着重强化他们的时空观念。随着学生历史知识以及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在随之提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更加成熟且立体化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教授“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已经了解到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中,历代先人都为此奋斗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自洋务运动起,国人开始积极学习来自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阻碍,最终的结局也令人失望。与此同时,甲午中日战争终于爆发,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读书人正在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旦夕之间,不惜牺牲生命而向皇上大胆上书,“公车上书”事件正式开始,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当学生掌握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之后,将对戊戌变法的真实意义产生更加深刻且准确的理解。唯有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才能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清整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人物,区分出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区别,以此来强化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核心素养的强化逐渐被广大初中历史教育者所关注,教育者也在尝试运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初中历史课程的单一化的教学结构会得以改变,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为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建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7(4):66-67.
[2]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