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v—t”图的理解和应用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对“v-t”图的理解
  (1)图1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v0;
  (ⅱ)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v0t0(图中“阴影”的“面积”)
  (2)图2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求出任一时刻的速度;
  (ⅱ)由图可求出某一速度对应的时刻
  (ⅲ)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12at20.
  (ⅳ)可求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k=tanα=v2-v1t2-t1=a,
  式中k为直线的斜率,其值大小等于a的大小.
  (3)图3是变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在图上任取两点A、B,作出过A、B的切线,比较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β,因α<β,有aA  匀加速运动的特点:加速度不变.
  2对“v-t”图的应用
  例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4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t,则在时间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A. 等于12(v0 vt)
  B. 小于12(v0 vt)
  C. 大于12(v0 vt)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解析“v-t” 图象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若物体在t1的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平均速度等于v0 vt2,对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时间内的位移如图5中虚线所示.由此可知,物体在t1的时间内的位移大于v0 vt2.
  答案C
  例2如图6所示为两个光滑的斜面,两斜面的高度相同,且AB BC=A1C1,今让小球分别从斜面(a)的A点和斜面(b)的A1点无初速释放,若不计小球在B点损失的能量,试问哪种情况,小球滑至斜面底端历时较短?
  解法一在A1C1上取A1B1=AB,
  由图可知vB>vB1,
  另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vC=vC1,
  vB2t1=vB12t11,
  得t1  vB vC2t2=vB1 vC12t21,
  得t2  因t1 t2  解法二利用“v-t”图求解.在两种情况下小球在底端时速度大小相等,而在图6(a)中,小球在AB段加速度较大,在BC段加速度较小.因AC=A1C1,图象“面积”应相等.由图7可知,在图6(b)情况下,小球滑至底端历时较短.
  点评在解法一中巧妙地利用AB=A1B1,将A1C1分成两段进行对比.解法二的特点是简明、直观.
  例3水平恒定拉力F1、F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段时间后撤去,使物体都由静止开始运动,而后又停下.如果物体在这两种情况下的总位移相等且F1>F2,那么在这两个过程中,F1、F2对物体作用的冲量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F1比F2的冲量大
  B. F1比F2的冲量小
  C. F1与F2的冲量相等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题目中已给定了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只要能判断两次作用时间的长短,即可比较两次冲量的大小.由题意可知,物体运动时必受摩擦力的作用,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由于拉力水平,故物体两次所受的摩擦力相等,物体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1>a21,做减速运动时a12=a22,作出“v-t”图象(如图8所示),因为两次发生的位移相等,即图中两块画斜线的“面积”相等.由此可见 .
  设阻力为 ,F1、F2对物体的冲量分别为I1、I2,对物体的两次运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分别有
  I1-ft1=0(1)
  I2-ft2=0(2)
  由此可知,I1>I2,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其他文献
1物理学习遇到瓶颈的原因  1.1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不足  多数学生对于物理没有太大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极为讨厌物理,对他们来说上物理课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学习有时候比较枯燥.  1.2学生的压力过大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家长、亲人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而物理又是高中课程中较难的一门课,在高中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产生了一
传感器是利用敏感元件把非电学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如电压、电流强度等)的仪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作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则是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经数据采集器由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数据和图形处理的数学技术平台,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即时处理和直观表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该系统数据采集迅速,数据分析准确,曲线拟合合理;数据容量大、图形清晰,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大显身手.  数字化信息系统不仅能将一些复杂
物理习题讲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扎实、有效的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思维,还是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获得真实具体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后继教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各种讲评策略,积极探索贴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讲评方式,激活学生参与讲评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够从习题讲评中获得切实的收获.在此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思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将历史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对此,教师可利用历史专题教学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这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本文主要围绕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设计思路、评价标准以及反思展开论述,以期改善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在初中定性的学习过电磁感应现象,在高中要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和受力、运动情况的判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总结出一套拟人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简化学习的难度、提高判断的效率,实践证明还是卓有成效的,而且非常契合根据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  楞次定律的主干内容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有这样一类计算中心天体质量的问题:  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已知行星的运动半径r和周期T,引力常量为G.求太阳的质量.  如果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上式轨道半径r为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T为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接下来看一下双星的总质量问题:  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
内能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之一,主要是难在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变化的关系上,不少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概念,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突破这一难点,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理论课是为专业技能课服务的”.这种“服务论”的观点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我们过去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的确,当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科探究能力和基本过程及方法,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物理在促进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物理,推动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与理解物理.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充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  1 兴趣是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其独特的意蕴,孕育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而童诗则是儿童开启言语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媒介.儿童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