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教师面临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开展的数学教学教研活动,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下面笔者结合这一活动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不专心听讲,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由“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几何教材第二册《中心对称图形》第六节《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过程中,我配置了一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美感,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欣赏价值和趣味性,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看数学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梯度合理的学习安排,意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先自测,发现问题,并进行回顾反思,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深层次地学习,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思,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有时要与以前的知识和思考模式真正决裂,反思是从新的高度、角度对以前的知识和思考模式进行审视,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目前我班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解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便于记忆的符号。对于例题,要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学生初步形成读书习惯之后,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从难点、易错处出发,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讲新课,如在上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份《学案》,给学生进行预习,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在复习中针对具体要求,可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从而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观察、探究、思考、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单一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动脑和动手同样重要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教学氛围更为融洽,而且使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掌握得也更为牢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这一节课中,在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让学生两两合作,动手操作,对一个三角形进行剪拼,不仅得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而且又能理解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整个推导过程。教师通过定理的证明进行规范的板书,示范将证明过程符号化的格式,将学生的证明过程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师生共议修改证明的过程,完善书写格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树立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证明写作习惯,增强他们演绎推理的能力。同时,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证明的思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表述思路,教师进一步介绍由条件推导分析结论、由结论逆推分析条件、条件和结论相互推的分析思路。让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这一节课中我不仅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更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进行例题的教学时,对题中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改变,引导学生探究,即当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时,四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当对角线互相垂直时以及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时,四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四边形又是什么特殊四边形。最后再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四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四边形又是什么特殊四边形。环环相连,层层提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切实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不专心听讲,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由“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几何教材第二册《中心对称图形》第六节《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过程中,我配置了一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美感,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欣赏价值和趣味性,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看数学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梯度合理的学习安排,意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先自测,发现问题,并进行回顾反思,有助于学生积极地、深层次地学习,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思,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有时要与以前的知识和思考模式真正决裂,反思是从新的高度、角度对以前的知识和思考模式进行审视,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目前我班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解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便于记忆的符号。对于例题,要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学生初步形成读书习惯之后,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从难点、易错处出发,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讲新课,如在上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份《学案》,给学生进行预习,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等。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在复习中针对具体要求,可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从而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观察、探究、思考、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单一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动脑和动手同样重要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教学氛围更为融洽,而且使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掌握得也更为牢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这一节课中,在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时,让学生两两合作,动手操作,对一个三角形进行剪拼,不仅得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而且又能理解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整个推导过程。教师通过定理的证明进行规范的板书,示范将证明过程符号化的格式,将学生的证明过程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师生共议修改证明的过程,完善书写格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树立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证明写作习惯,增强他们演绎推理的能力。同时,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证明的思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表述思路,教师进一步介绍由条件推导分析结论、由结论逆推分析条件、条件和结论相互推的分析思路。让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这一节课中我不仅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更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进行例题的教学时,对题中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改变,引导学生探究,即当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时,四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当对角线互相垂直时以及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时,四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四边形又是什么特殊四边形。最后再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四边中点的连线所围成的四边形又是什么特殊四边形。环环相连,层层提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切实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