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上世纪70年代率先起源于美国,它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需要.我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之时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简单说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倡导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并正逐步被很多老师所认可,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这种合作学习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它给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也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形成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策略.
  1 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1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讲和学生听,很多时候并不注意学生的实际听课效果,一节课45分钟,从头讲到尾,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大家围坐在一起,轻松学习,使那些原本平时里在课堂上不想开口、不敢开口的学生,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敢于发言,积极发言,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成员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物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1.2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情,无须与他人交流.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则不一样,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表现条件、表现机会和互相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位学生平等了解、交流、适应、学习,共同提高,使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的习惯,使学生在与他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学会倾听别人.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了倾听,相互讨论,就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感到任何一个成功必须依靠个体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通力合作.
  1.3 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发挥,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生只习惯于“书本上这样说的”的思维,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非常不利.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使小组的成员借助这个平台,对在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能充分利用老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小组成员的分析、比较、抽象的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总结出物理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在认识上的飞跃.因此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造性学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长期坚持这种学习模式就能有力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2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已经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不管是公开课、观摩课、还是评优课等都使用了这种教学模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这样一些现状.
  2.1 学生缺乏有效的实质性合作
  在合作中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目的性不明确,很多时候只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就可以了,或一个人完成会更快,更省时,与人合作麻烦,甚至不愿合作.
  2.2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
  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几乎包办了整个组的学习任务,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了听众,参与度不高,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他们的参与程度[HJ]就下降了,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参与学习不均衡.
  2.3 教师的评价重整体、轻个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最后结果,而对小组的学习过程和个体的学习情况不注重,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参与、不作为,思想上出现了反正老师也不看重,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心理,无形当中已经偏离了合作学习的目的了.
  3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1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能使合作学习模式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最初的分组时就要合理组建小组成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本人意愿,目的是使各小组能力相当,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不能出现学习基础好的分一组,学习基础薄弱的一组,性格外向的一组,性格内向的一组.那么怎样分组更合理、更科学呢?目前比较认同的作法是每一个小组4人到6人,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综合考虑到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本人意愿等因素,每个组的成员在小组中都有自己的任务,如主持人、记录员、监督员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定期交换分工,使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机会均等,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地位、机会平等,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个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如果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之后,就会失去了新鲜感,降低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每个小组的成员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使全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所有人交流合作的机会.
  3.2 合理设计恰当的问题
  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与老师的提问密不可分,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所选择,如果是选择比较简单的,学生不假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张口就会,那么就没有小组合作的必要,久而久之,学生还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反,如果太难,学生学习起来讨论的时间过长也得不出结果,这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所以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同时,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开放性,结果不唯一,对这样的问题很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往往在考虑问题时不周到,个人的独立思考会有一定的困难,很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交流,这样就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3.3 建立多元评价方式,以唤起学生的自信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多元的评价非常重要,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下去,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的观察,对那些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成员和合作最好的小组要及时的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兴趣,充分亨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在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正确率上也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评价上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应当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体现出差异性,让学生找到自信,为合作学习的成功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好物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这种方式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其他文献
传感器是利用敏感元件把非电学信号转化为电学信号(如电压、电流强度等)的仪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作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则是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经数据采集器由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数据和图形处理的数学技术平台,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即时处理和直观表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该系统数据采集迅速,数据分析准确,曲线拟合合理;数据容量大、图形清晰,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大显身手.  数字化信息系统不仅能将一些复杂
物理习题讲评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扎实、有效的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思维,还是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获得真实具体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后继教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各种讲评策略,积极探索贴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讲评方式,激活学生参与讲评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够从习题讲评中获得切实的收获.在此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思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将历史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对此,教师可利用历史专题教学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这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本文主要围绕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设计思路、评价标准以及反思展开论述,以期改善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在初中定性的学习过电磁感应现象,在高中要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和受力、运动情况的判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总结出一套拟人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简化学习的难度、提高判断的效率,实践证明还是卓有成效的,而且非常契合根据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  楞次定律的主干内容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有这样一类计算中心天体质量的问题:  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已知行星的运动半径r和周期T,引力常量为G.求太阳的质量.  如果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上式轨道半径r为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T为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接下来看一下双星的总质量问题:  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
内能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之一,主要是难在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变化的关系上,不少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概念,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突破这一难点,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理论课是为专业技能课服务的”.这种“服务论”的观点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我们过去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的确,当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科探究能力和基本过程及方法,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物理在促进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物理,推动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与理解物理.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充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  1 兴趣是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其独特的意蕴,孕育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而童诗则是儿童开启言语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媒介.儿童文学评论家
1对“v-t”图的理解  (1)图1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v0;  (ⅱ)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v0t0(图中“阴影”的“面积”)  (2)图2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求出任一时刻的速度;  (ⅱ)由图可求出某一速度对应的时刻  (ⅲ)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12at20.  (ⅳ)可求出质点运动的加